【摘要】 目的:研究来氟米特(LEF)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并与柳氮磺砒啶(SSZ)进行对照。方法:55例活动性AS分别用来氟米特(10 mg/d)及柳氮磺砒啶(1.0,2次/d)治疗,疗程24周,对两药在6、12、24周疗效及观察指标进行评估。结果:来氟米特在6、12、24的有效率分别为63.3%、80.0%、86.7%,柳氮磺砒啶为44.0%、68.0%、64.0%。显示来氟米特与柳氮磺砒啶疗效相近,来氟米特能显著改善临床实验观察指标,耐受性与柳氮磺砒啶相似,其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副作用。结论:来氟米特用于治疗AS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疗效。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性、进行性的自身免疫疾病,现将我院3 a来,应用来氟米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与柳氮磺砒啶进行对照,观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1984年纽约诊断标准,并为活动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前其性别、年龄、病程及X线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来氟米特剂量为10 mg/d,柳氮磺砒啶剂量为1.0,2次/d。治疗前及治疗后6、12、24周对强直性脊柱炎的下列指标进行评估:关节肿痛、休息痛、晨僵、腰背部疼痛程度、关节功能、6周、及12周血沉 (ESR)、C反应蛋白(CRP)进行评估。于治疗4周及以后定期随诊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记录不良反应。
1.3 疗效评价 临床缓解:ESR、CRP均下降在正常范围,关节肿痛、休息痛及腰背痛缓解。显效:关节肿痛及休息痛及腰背痛减轻50%以上,ESR、CRP下降>50%,能坚持工作。有效:节肿痛及休息痛及腰背痛减轻<50%,ESR、CRP下降<50%,无效:实验室及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者。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设计分析软件进行计算: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两组有效率比较采用X2检验。显著性水准α=0.05。 .
2 结 果
2.1 疗效分析 来氟米特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总体疗效:经6周治疗后,来氟米特开始起效,12周时总有效率达80.0%,其中显效和临床缓解率为 40.0%,说明来氟米特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较明显,与柳氮磺砒啶的疗效相比无明显差异。治疗6周后,来氟米特和柳氮磺砒啶组的患者关节肿痛、晨僵、休息痛腰背部疼痛开始改善,12周后上述指标进一步改善,ESR、CRP均有显著下降。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2.2 不良反应 来氟米特组3例发生不良反应,无1例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柳氮磺砒啶组4例发生不良反应,无1例停药,由于样本不够大,经X2检验,两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来氟米特的不良反应为腹泻、皮疹、瘙痒、耳鸣等。柳氮磺砒啶组的不良反应为厌食、恶心、呕吐、皮疹等。
3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常见的以骶髂关节炎和脊柱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风湿性疾病,腰痛不适、晨僵和胸腰椎的活动受限是本病最重要的临床表现,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在不同的患者之间差异很大,病情较轻的患者一般没有脊柱融合和关节破坏,其疼痛为偶发性的,标准剂量的非甾类药物就可以得到有效控制,预后多良好。少数患者随病程进展脊柱可发生自下而上的强直而引起活动不便和功能障碍,从而导致患者社会-经济地位的下降,病情严重者最终会进展为致残性的脊柱融合和关节破坏。非甾类药物均不能完全减缓其疼痛。目前多数研究证明柳氮磺砒啶对控制病情进展,维护脊柱功能有肯定的作用,研究还发现柳氮磺砒啶联合MTX可能对强直性脊柱炎有更好的疗效。但尽管有这些治疗措施,总体上讲强直性脊柱炎还是没能得到充分的治疗,所以需要探索新治疗方法。来氟米特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它口服吸收后在肝脏和肠壁转化为A770726,通过抑制二氢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减少嘧啶的合成,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抑制作用,同时还能抑制酪氨酸激酶的活性而影响细胞间的信息传导,减少细胞黏附,对类风湿关节炎有确切的疗效,目前还不清楚其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的效果。从本文的观察结果看,来氟米特和柳氮磺砒啶对强直性脊柱炎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治疗0.5 a和1 a时都能使患者疼痛程度、受累关节数、指地距和血沉有明显改善。初步证实,来氟米特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与柳氮磺砒啶相近,且耐受性较好,来氟米特的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以证明来氟米特是一种新的改变病程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