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研究终点为治疗48周时组织学改善的患者比例,组织学改善定义为Knodell炎性坏死评分自基线降低≥2分且无Knodell纤维化评分恶化。
次要研究终点为PCR检测HBV DNA自基线的平均下降幅度,PCR检测HBV DNA <300拷贝/ml的患者比例; ALT复常(≤ 1×ULN)的患者比例;HBeAg阳性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的患者比例。
全球临床研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在022、027和026临床研究中,恩替卡韦组和拉米夫定组基线人口统计学和疾病特点具有可比性。治疗48周时,核苷类初治患者恩替卡韦组组织学改善的患者比例均高于拉米夫定组(HBeAg阳性:ETV组72%,LVD组62%,P<0.01;HBeAg阴性:ETV组70%, LVD组61%,P<0.05);拉米夫定失效患者中,恩替卡韦组组织学改善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拉米夫定组(ETV组55%,LVD组28%,P<0.0001)。核苷类初治和拉米夫定失效患者恩替卡韦组HBV DNA较基线下降的平均幅度和HBV DNA<300拷贝/ml的患者比例均显著优于拉米夫定组(图2、3,拉米夫定失效患者HBV DNA<300拷贝/ml的患者比例:ETV组:19%,LVD组1%,P<0.0001)。核苷类初治患者和拉米夫定失效患者恩替卡韦组ALT复常率(≤1×ULN)也优于拉米夫定组(核苷初治HBeAg阳性:ETV组68%,LVD组60%,P= 0.02;核苷初治HBeAg阴性:ETV组78%, LVD组71%,P<0.05;拉米夫定失效HBeAg阳性:ETV组61%, LVD组15%,P<0.0001)。HBeAg阳性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两个治疗组无统计学差异(核苷初治HBeAg阳性:ETV组21%,LVD组18%,P= 0.33;拉米夫定失效HBeAg阳性:ETV组8%, LVD组3%,P= 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