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痔疮是怎么引起的?一般认为痔是人体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关于痔的成因,祖国医学认为主要与饮食不节、房室不慎及妊娠等有关。现代医学认为与感染、便秘、不良的排便方式、饮食习惯等有直接关系,尤其是不良的排便习惯和方式与痔的发病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痔疮在临床上常见的类型是内痔、外痔、混合痔。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最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内痔是指生于肛门齿线以上、黏膜下的痔上静脉丛发生扩大和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是肛门直肠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外痔是指发生于肛管齿线以下,是痔外静脉丛扩大曲张或反复发炎而成,其表面被皮肤覆盖,不易出血,其形状大小常不规则。
根据其发展过程,临床上又将外痔分为结缔组织性外痔、静脉曲张性外痔、炎性外痔和血栓性外痔4种。结缔组织性外痔多由急慢性炎症反复刺激,使肛门缘皱襞的皮肤发生结缔组织增生、肥大所致,痔内无曲张的静脉丛。静脉曲张性外痔多因为Ⅱ期、Ⅲ期内痔反复脱出,或因经产妇妊娠后腹压增高,而致浅部静脉皮下淋巴回流受阻,引起肛管齿线以下痔外静脉丛扩大和曲张而成。血栓性外痔主要是因便秘而在排便时用力过猛,或剧烈运动后致痔外静脉丛破裂、血块凝结而形成血栓。
由于痔的发生部位和发展过程不同,其临床表现也各不一致,当大便时手纸带血或便时滴血、射血,色鲜红,而无便时疼痛、肛内下坠、大便黏液等,首先考虑为Ⅰ期内痔; 若大便时下血量少, 色鲜, 伴有肿物脱出,触之柔软,大便后肿物自行回纳,应考虑为Ⅱ期内痔; 若大便时不下血或下血量极少,每于大便或劳累、咳嗽、喷嚏、长期站立、远行等即有肿物脱出,又不能自行回纳, 需用手推回或经过平卧、热敷后才能回纳,应考虑为Ⅲ期内痔。
假若自感肛门边缘处有赘生物,质柔软,便时无疼痛,无下血,仅有轻微的异物感,偶因劳累、饮酒或过食辛辣等而肿胀疼痛,经过对症处理,肿胀可消失,疼痛也可消失,但皮赘仍然存在时,应考虑为结缔组织性外痔; 排便时无明显不适,肛门外观无异常,而在便后、久蹲时可触到或见到柔软的曲张静脉团,一般起立后即可消失,轻者无任何症状,稍重者可有肛门坠胀、异物感或便后有手纸擦不净的感觉,应考虑为患有静脉曲张性外痔;
若因便秘排便用力或剧烈活动后,肛门部突然剧痛,并在肛门边缘可触到一肿物,质稍硬,每于触碰、排便、坐下、行走、咳嗽等而加重病情,此时可考虑为血栓性外痔; 若肛门部皮赘红肿隆起,痒热灼痛,排便时加重,触痛明显,或伴有少量分泌物,可考虑为炎性外痔。若患者既有内痔的症状,同时又有外痔的症状, 可考虑患有混合痔。
百济药师温馨提醒:众所周知,痔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症状以出血和脱垂为主要特点。如气候变化、劳累、饮酒、呼吸道感染等诱因,均可能引起疾病发作,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进行正确有效的自我保健非常重要,保健做得好,既可巩固治疗效果,又可避免病情恶化。有关更多痔疮具体用药,请咨询百济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