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指胆汁反流入胃的一种病理生理现象,一般同时伴有胰液反流入胃,这种现象正常人即存在,轻度的反流有助于减轻胃内酸度,但过多的反流就会损害胃黏膜。那么,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否会导致胃癌的发生?
目前认为胆汁反流可以导致上消化道炎症、溃疡和
肿瘤,也就是说长期胆汁反流可以导致食管炎、胃黏膜糜烂性、增生性、活动性炎症、胃溃疡、甚至促使发生
胃癌。与上消化道炎症、溃疡、肿瘤的发生都有重要关系。
胆汁反流导致胃癌的发生几率增加:胃远端手术后的残胃现在被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病变。残胃癌的发生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胃部分切除后,改变了胃肠正常的生理解剖关系,导致胃黏膜发生重大的病理生理变化,这是残胃癌发生的重要病理基础。主要是胃部分切除术后,丧失了正常的幽门功能,胆汁胰液大量反流入残胃,使胃黏膜受到强烈的刺激和损害。
2、胃切除后,残胃粘膜屏障功能损伤。由于幽门及胃窦部被切除,缺乏G细胞分泌胃泌素,胃黏液分泌减少,腺体萎缩,残胃处于低酸或无酸状态,因而胆汁等碱性反流液更易损伤胃黏膜,尤其是胆汁里的脱脂酸
卵磷脂对胃黏膜屏障机制有较强的损害作用。
3、胆汁反流导致胃内长时间低酸,有利于细菌繁殖,尤其是具有硝酸盐还原酶的细菌增多,产生致癌物质--亚硝胺增多,也可能增加了残胃癌发生机会。
由此可见,胆汁反流性胃炎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发生了胆汁反流性胃炎,需要积极治疗,定期复查,早期治疗。
百济药师温馨提醒: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饮食应精工细做,不吃粗糙和粗纤维多的食物,尤其是有消化道出血的病人,有时需要进无渣饮食,以减少食物纤维对胃肠黏膜的刺激而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