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慢性胃炎的发生与很多因素相关,如精神因素、药物因素,或者是遗传等等。但是,慢性胃炎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想要完全治愈尚存在一定的困难。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慢性胃炎的难以治愈?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胃癌、胃MALT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对临床诊治最为重要的首推消化性溃疡的治疗,而在临床常见的慢性胃炎中,幽门螺杆菌(Hp)的作用也极为重要。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在Hp感染率高的地区,Hp阳性的慢性胃炎尤为多见。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可以导致三种不同类型的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弥漫型胃窦炎、多灶性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所致的慢性胃炎起始于胃窦,沿胃小弯逐渐扩展至全胃。慢性炎性细胞浸润的程度与感染Hp的数量密切相关,但当胃黏膜伴有严重腺体萎缩或肠上皮化生时,炎性细胞浸润却减少了。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所致的持续性慢性胃炎可逐渐进展导致腺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随幽门螺杆菌(Hp)感染时间的延长,胃黏膜萎缩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有所增加,萎缩极可能是细菌作用的结果,也可能是慢性炎症反应的结果。
因此,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胃炎的两个主要目的,一是根除Hp可能缓解慢性胃炎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二是可能预防其进一步进展至萎缩、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甚至胃癌。然而对于根除Hp后肠上皮化生和胃黏膜萎缩是否可以逆转目前仍不确定,多数研究并未证实在根除Hp和胃的活动性炎症消退之后,萎缩和肠上皮化生状态能够得到改善,但可能延缓其向癌前病变乃至胃癌发展的进程。
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最常见病因,而感染后的结局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菌株本身和宿主的遗传背景等因素。
此外,抓不住病因而盲目治疗、治疗不彻底、生活不良习惯多等原因也是慢性胃炎反复发作的原因之一。
百济药师温馨提醒:慢性胃炎患者在进行治疗的时候,应在坚持服药的基础上,生活中也要注意避免劳累、注意保暖,饮食要有节制,尽量少吃刺激性强的食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