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俊 ,李兆申,谢渭芬 ,袁耀宗 ,李定国 ,蒋义斌 ,吴叔明
1.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上海200433;
2.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消化内科,上海200003;
3.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消化内科,上海200025;
4.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上海200092;
5.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消化内科,上海200040;
6.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上海200001
【摘要】观察金钱胆通口服液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的疗效和安全性。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182例胆囊炎及胆石症患者分为金钱胆通口服液治疗组122例和消炎利胆片对照组60例。治疗后第1天、3天、7天、l4天和2l天临床症状改善率治疗组分别为加20.49% 、50.82% 、80.33% 、91.80%和94.26%;对照组分别为l1.67%、48.33%、66.67%、81.67%和85.00% ,7天后症状改善率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排石有效率金钱胆通组为51.92%;消炎利胆片组为27.27% ;完全排石率治疗组为l4.42%,对照组为2.27% ,排石有效率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O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金钱胆通口服液能明显改善胆囊炎、胆石症症状,并有一定的排石功效。
【关键词】金钱胆通口服液;胆囊炎;胆石症
胆囊炎、胆石症是常见的临床急症,常采用手术治疗。中医中药在胆囊炎、胆石症治疗方面有其独到之处。金钱胆通口服液为中药排胆石的复(秘)方药,主要成分有连钱草、茵陈、金钱草等,主要有清热祛湿、舒肝利胆和止痛排石等作用,本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金钱胆通口服液对胆囊炎和胆石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胆囊炎、胆石症患者182例,随机分为金钱胆通口服液治疗组和消炎利胆片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22例,男53例,女69例,平均年龄50.1岁;对照组60例,男31例,女29例,平均年龄49.7岁。两组性别和年龄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前胆囊炎、胆囊结石、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
1.2 诊断标准 按卫生部1993年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治疗胆石症的临床指导原则)t1]进行诊断。
1.3 病例入选标准 符合胆囊炎、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标准;年龄在18—65岁。
1.4 病例排除标准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胆囊穿孔腹膜炎者;胆囊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长径与宽径均大于或等于0.5cm,胆总管结石长径与宽径大于或等于1.Ocm,以及胆囊管、胆总管下端的器质性病变而致狭窄者;孕妇或在服药期间可能怀孕者;年龄<18岁,或>65岁者;合并有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精神病患者。
1.5 剔除标准 不符合入选标准者;未按规定服药,顺应性差者;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和安全性判断
者。
1.6 研究方法
1.6.1 试验设计本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例数为2:1。
1.6.2 用药方法和剂量治疗组:金钱胆通口服液,服用时摇匀,每日4次,可安排在8时、12时、16时和2O时各1次,首次2Oral,后3次每次lOml,每日总量5Oml。对照组:消炎利胆片,口服,每次1O片,每日3次。治疗时间均为21天。
1.7 观察项目和观察方法
1.7.1 项目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病程、病史、诊断和治疗组别;主要症状:上腹痛次数、程度、性质;发热、畏寒和寒战;恶心呕吐;黄疸;腹部压痛;体温;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和胆红素;B超检查:胆囊炎和胆囊结石大小和数量、胆总管结石大小和数量。
1.7.2 观察方法于治疗后1天、3天、7天、14天和21天记录症状、体征情况,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记录实验室检查和超声检查结果。
1.7.3 不良反应观察随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1.8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胆石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8.1 症状疗效评估临床痊愈:治疗后主要症状与体征均消失;显效:治疗后主要症状与体征均有明显减轻,疗效指数 60%;有效:疗效指数 30%,但不足60%;无效:疗效指数<30%,或恶化。
1.8.2 B超下排石标准痊愈:胆囊或胆总管结石完全排出;有效:结石部分排出或体积缩小;无效:结石数量和大小无改变或增加。
1.9 统计学处理 两组疗效有无差别,采用kruskal— wallis检验;用药前后胆红素和白细胞变化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所有数据锁定后经计算机处理。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见表1。
2.2 B超下排石率,见表2。
2.3 胆红素和白细胞变化:金钱胆通组胆红素治疗前为(16.72 4-11.33)µmol/L,治疗后为(12.13±5.62)/µmol/L(统计量=4.35,P<0.O1);消炎利胆片胆红素治疗前为(14.10 4-7.52) µmol/L,治疗后为(11.51 4-4.86) µmol/L(统计量=2.05,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统计量=6.04,P<0.05)。金钱胆通组白细胞治疗前为6.9±2.3,治疗后为6.1 4-2.3(统计量=6.70,P<0.O1);消炎利胆片组白细胞治疗前为5.74 4-1.37,治疗后为5.43±1.20(统计量=3.10,P<0.0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统计量=4.12,P<0.05)。
2.4 不良反应:金钱胆通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91%,均为排石时出现的腹痛,排石后缓解,消炎利胆片组未见不良反应,两组无统计学差异(x2值=1.7245,P>0.05)。
3 讨论
胆囊炎、胆石症在急性发作期多采用抗生素治疗,慢性期则采用利胆治疗。常用方法有排石、溶石、碎石、取石、防石和中医辨证论治。胆囊炎、胆石症本身为常见的急腹症,在此基础上发生的化脓性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则危害更大,因而,胆囊炎、胆石症的积极、有效治疗极其重要。临床上常用的消炎利胆药物多为对症治疗,排石效果往往不佳,且需要较长的疗程。金钱胆通口服液为中药捧胆石的复(秘)方药,动物实验表明其药效学内容与其处方成分相关,主要作用为利胆、排石和消炎。在急性胆总管结石和胆囊结石动物模型中,金钱胆通的排石率在85% ~100%。研究表明金钱胆通有明显的降低胆管内压的作用,同时能增强胆管不规则收缩频率和幅度。临床研究也有同样的发现[2]。
本研究表明胆囊炎、胆石症的患者在服用金钱胆通口服液后第1天就开始有症状改善,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有效率也明显增加,治疗1周开始症状改善率明显优于消炎利胆片,临床症状评分显效率为76.22%,有效率为94.26%。金钱胆通口服液亦有明显的排石作用,3周结束后,结石完全排出率为14.41% ,排石有效率为51.92%;而消炎利胆片的结石完全排出率只有2.27%,有效率为27.27%。实验室检查发现治疗后血胆红素较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且以金钱胆通口服液组降低更为明显,表明金钱胆通口服液亦有一定的利胆作用。同时也发现治疗后血白细胞较治疗前降低,主要是因为胆囊炎和胆石症急性发作可引起白细胞升高,治疗后降低,表明金钱胆通口服液也有一定的消炎作用。在治疗过程中有6例患者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腹痛,主要在排石时发生,排石后腹痛自行缓解。
结果表明金钱胆通口服液能明显改善胆囊炎、胆石症患者的症状,对直径小于0.5cm的胆囊结石和直径小于1.Ocm的总胆管结石有一定的排石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S].1993,138—141.
[2]林炳辉,方素钦,陈志斌,等.金钱胆通口服液与利胆捧石片治疗胆石症的对照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1/2,11(4):3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