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目的:找出精神分裂症患者不依从服药的原因,并制定相应措施。方法:168例住院精神分裂症稳定期出现不依从服药行为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研究各组出现服药不依从的原因,在正常情况下进行8周的健康教育,然后再观察4周服药不依从行为。所有资料经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不依从的主要原因是不了解正确的治疗方法;在4周的观察期内,两组间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精神分裂症患者大多需长期用药治疗,部分患者出现服药不依从现象,影响患者的长期疗效。本研究主要分析患者服药不依从的相关因素,并加以干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在精神病医院住院的1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入组标准[1]: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②患者入院4个星期后进行病情评价(BPRS)<55分,病情好转,基本能协调合作;③住院患者中还有不依从行为;④小学文化以上;⑤从未体验过健康教育;⑥身体无严重隐疾;⑦年龄16~65岁;⑧家属允许接受治疗。
1.2 相关标准判定:服药依从性行为分为:完全依从(可以按时服药,不反抗);部分依从(要在监督下服药,有时会反抗);不依从(根本不愿服药,随时反抗)。病程的判定:罹患精神分裂症5年以内的患者属于早期患者,5年以上的属于晚期患者。稳定期的判定:明显的阳性精神症状消失。
1.3 研究方法:将168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4例,调查服药不依从的原因。针对对照组出现的服药不依从情况进行常规处理,而研究组出现的服药不依从情况除进行常规处理外,还要进行一系列健康教育:主要是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集体教育,2次/w,40 min/次,持续8周,对出现的特殊情况具体指导[2]。8周结束后,再对两组进行为期4周的服药依从性观察。
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与药物的关系。首先让患者认识到药物治疗的重要性,正确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服药依从性。定时检查患者服药情况,并对服药依从有提高的患者实施奖励,由于对象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所以最好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进行奖励,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与荣誉感,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加强健康教育的效果[3]。对顽固性不依从服药的患者进行个别针对性教育。
1.4 统计学方法:利用χ2检验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服药不依从的原因比较:两组患者服药不依从的原因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成两组患者服药不依从行为的原因顺序为:不知道正确的治疗方法,不知道药物不良反应,自制力缺乏。
2.2 系统健康教育治疗8 w后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研究组完全依从较对照组显著提高。经χ2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1,P<0.05)。服药依从性病程早期(<5年)患者研究组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P<0.05);病程晚期(≥5年)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5,P>0.05)。
3 讨论
有关管理人员应当多关注新入院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及时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分析病例档案,并向其家属询问患者在家是否按时服药或者有无不依从服药的行为,要对患者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以便对症下药。在护理患者服药的同时要多些心理安慰,抚慰患者的心灵,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给患者详细解释药物的治疗效果以及将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列举实例,予以启发,打消患者心中的顾虑。同时,还要特别注意有
藏药行为或有自杀倾向的患者,要做到随时严密观察,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造成两组患者服药不依从行为的原因顺序为:不知道正确的治疗方法,不知道药物不良反应,自制力缺乏。因此,诱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不依从服药行为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自制力、无法忍受药物的不良反应,除此之外可能与医院的治疗模式、管理上的偏差等客观因素有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制力水平与分裂症的程度没有具体的联系[4],但增强患者的自制力对减少不依从服药行为、预防病情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护理水平的整体提高,各种健康教育也陆续开展,加之本次研究的患者病情都已处在稳定阶段,患者对自身阳性症状的辨别力、自知力水平、服药依从性都较病情不稳定时期的患者要高一些,可以给患者服用一些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新药。这类抗精神疾病的新药已经在临床医学上得到广泛应用,通过不断的验证,患者对药物的不良反应也不断减少。故此,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恐惧程度大大降低[5],适应能力也增强,不依从服药的行为比例有所下降。所以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影响是不可轻视的,研究中仍然有部分患者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无法忍受或过于恐惧而不肯服药。有研究显示,首次住院恢复期精神病患者心理需求率最高的条目为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
实行健康教育是对患者不依从服药行为的心理治疗[6],护理人员注重对患者讲解药物治疗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正确认识和理解,消除心中的恐惧心理。在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时,要优先考虑到将会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同时根据患者的不同身体状况合理安排服药的剂量和时间,对反应较强的患者可以安排一些抗精神疾病药效较轻的药物,尽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保证所有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都可以持续治疗。
【参考文献】
[1]赵贵芳,王瑞云,石玉兰,等.精神分裂症复发与治疗依从性及生活事件的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5):294-295.
[2]刘 琳,岳淑英,李金丽,等.健康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恢复、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5):330-332.
[3]鲍文卿,林 平,庞霄君,等.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有关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8):459-460.
[4]林建荣,陈国中,关炳波,等.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0,26(3):152-155.
[5]罗环跃,刘红霞,赵静洁.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障碍的动态观察[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2,11(4):12-13.
[6]罗环跃,刘红霞,左 杨.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与阴性症状相关性研究[J].贵州医药,2002,10(10):354-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