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该文章主要是讨论低钠血症对肝硬化病人的危害,临床特征,肝硬化低钠血症发生的机制,以及我们临床上的处理治疗。
为什么有低钠血症的病人预后很差,一个是与
肝硬化主要的并发症都有很直接的关系,第一个是肝性脑病,肝性脑病可能就是由于低钠甚至是严重的低钠引起的,有时候很难跟血压升高以及氨基酸代谢异常引起的肝性脑病很难鉴别开。且和
肝病综合症以及自发性腹膜炎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随着血钠越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是增加的。
低钠血症主要分为三种:低容量:大量利尿,严重呕吐等。等容量: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症,HIV感染,甲状腺功能不全等。 高容量:主要见于肝硬化病人。
低钠血症的发生机制:发生机制比较复杂跟门脉高压有关系,血管活性物质代谢异常,导致门脉高压高度循环状态,从而造成外周和内脏的循环扩张,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包括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引起肾脏和肾小管重吸收,导致肾小球和肾小管失衡,导致水钠储留。低钠血症还是很好诊断的,关键是我们在诊断以后一定要看是等容量,低容量,还是高容量。
处理:1.原始治疗:限水,轻度有效。2.补充3%的氯化钠,可是会导致水钠储留,没有腹水可能会引起腹水,有腹水的可能导致腹水很难控制,所以肝硬化病人不推荐使用。3.蛋白加利尿剂。4.合理使用利尿剂和合理限纳。5.预防与控制感染。
抗利尿激素的拮抗剂是否能解决低钠血症?
V2受体拮抗剂(例如托伐普坦),使水钠重吸收减少,使得血钠增加,临床实验表明对肝硬化患者有效。
总结:
低钠血症在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中非常常见并使得终末期肝病患者的死亡率增加。
积极处理低钠血症的益处:
从现在的数据来看低钠血症的纠正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肝性脑病,减少顽固性腹水以及肝病综合症的发生,但能不能改善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低钠血症治疗起来非常困难,对于伴低钠血症的肝硬化患者托伐普坦是一种有效的药物。
在综合医院,对普通病人来讲,低钠血症的发生率:6%~30%,而肝硬化,心衰患者则为:40~50%。为什么会差那么大,主要是对不同人群发生率有差异。肝硬化和心衰的病人低钠血症的发生率非常高,一半的肝硬化病人都有低钠血症。最近统计的数据表明,有临床意义的占30%。低钠血症到底在肝硬化病人发生的哪些人群最多,最近统计的结果显示,从Child分值来看,严重的低钠血症主要发生在ChildC的病人。从这我们可以看出低钠跟肝硬化病人的预后确实有直接的关系,低纳血症和肝脏储备功能也有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