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有3000万人,每年新发患者为300万人,每年死于肝炎和由肝炎引起的疾病约70万人,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一种传染病。因此,寻求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是临床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临床实践中,近期治疗目标是减轻肝脏炎症、预防肝纤维化和肝功能失代偿。
葫芦素系从葫芦科及其他科属多种植物中提取的苦味苷元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有保肝、降酶、退黄作用。不同剂量的葫芦素BE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损伤有较明显的降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的效果,能明显减轻脂肪样变,有明显抑制肝纤维增生的作用。
研究表明葫芦素片可提高血浆cAMP水平、调节肝蛋白浓度,增加cAMP/cGMP比,使肝损害所致的丙氨酸转分葫芦素BE的甜瓜蒂研成细末,经鼻黏膜给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所致的顽固性黄疸,取得了良好疗效。现代研究表明葫芦素B对酒精性肝损伤所致的黄疸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纠正脂肪代谢,促进细胞内糖原合成,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减轻细胞水肿所致的胆汁淤滞。
陈瑞红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一般护肝治疗基础上应用葫芦素片,2片/次,3次/d,口服。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茵栀黄注射液,静脉滴注,20 ml/d。4周为1疗程。治疗期间每周检测肝功能,同时记录用药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ALT复常率82%,SB复常率72%,总有效率9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2.1%,43.8%,77.1%,P<0.01。实验资料显示葫芦素片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退黄、降酶作用优于对照组。治疗中未发现不良反应。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