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6月27日,国际
糖尿病联盟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确定,将每年的11月14日定为“世界
糖尿病日”,目的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对
糖尿病的防治进行更为广泛的宣传。今年,世界
糖尿病日的主题是“
糖尿病足的防治”。
四分之三人不知晓自己患病
中华医学会
糖尿病学会常委、北京协和医院王姮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糖尿病的发病率及患病率逐年升高,呈现流行势态,
糖尿病已成为全世界许多国家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因
糖尿病有着较高的致残、致死率,其死亡率已居
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3位,成为工业发达国家中仅次于
癌症、
艾滋病和心血管疾病之后需优先考虑的疾病,从而引起各国政府、卫生部门以及大多数医务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王姮说,我国约有4000万
糖尿病病人,其中1型
糖尿病约占5.6%,2型
糖尿病约占93.7%,其他类型
糖尿病为0.7%。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2型
糖尿病患病率急剧增加,并显示出以下特点: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儿童2型
糖尿病患病率迅速增加;血糖升高,但未达到
糖尿病诊断标准者大量存在;各地发病状况差异巨大。一项有关
糖尿病流行病学多中心研究显示,我国被诊断的
糖尿病患病率为1.3%,未被诊断的
糖尿病患病率为4.2%,空腹糖耐量异常的患病率为7.3%,说明我国有将近3/4的
糖尿病患者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患有
糖尿病。
糖尿病不仅给患者带来了身体上的危害,而且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糖尿病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主要卫生保健问题,对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的研究成为21世纪国际医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并发症是“杀手”
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母义明教授告诉记者说,
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已经成为病人致残和早亡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微血管病变,包括视网膜病、
青光眼或
白内障、肾病、神经病变等;另一类是大血管病变,包括脑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疾病、外周血管疾病等。
王姮说,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经成为工作年龄人群中导致失明的首要原因,
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首要原因,
糖尿病将使心血管死亡率和
中风危险性增加2到4倍,而
糖尿病患者中,每10人就有8人死于心血管相关疾病,
糖尿病造成的神经病变是导致非创伤性下肢截肢手术的首要原因。2型
糖尿病并发症对人体许多重要器官系统都有直接损害,尤其是长期并发症,是导致
糖尿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
与非
糖尿病患者相比,
糖尿病病人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危险度比非
糖尿病病人高4倍;2型
糖尿病、
高血压病人比非
糖尿病、非高血压病人的死亡率高7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经济发达国家成年人失明和视觉失能的首要原因;
糖尿病性肾病占终末期肾衰的40%;
糖尿病患者低位截肢的危险度比非
糖尿病病人高40%。
统计资料显示,我国
糖尿病并发症患病率高已成为一个严重问题。如
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为31.9%,
脑血管病为12.2%,心血管病为15.9%,
糖尿病足为5%。
血糖达标是关键
母义明说,
糖尿病的很多并发症都与血糖升高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治疗不达标有关,现在大约仅有1/3的
糖尿病患者治疗后血糖达标。为什么血糖达标率那么低?母义明认为与饮食、运动疗法失败、药物缺乏期望的功效和保守的治疗方式等有关。而王姮也认为,传统的
糖尿病治疗方法在美国和欧盟的2型
糖尿病患者中绝大多数血糖控制不佳,中国
糖尿病患者达标率更低。
在多种与
糖尿病检测有关的指标中,王姮说,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参考指表,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显著减少发生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HbA1C每降低1%,微血管并发症,如眼病、肾病和神经病变等可降低35%左右。
美国
糖尿病协会推荐
糖尿病患者的最佳
糖尿病控制应达到糖化血红蛋白HbA1c应低于7%,欧洲
糖尿病策略小组(EDPG)和美国内分泌学会(AACE)推荐的HbA1c目标值为6.5%以下。不久前,法国赛诺菲一安万特公司日前宣布,研制成功了一种名为“来得时”的治疗
糖尿病的新药,这种新药为甘精胰岛素(rDNA源)注射剂,只需每日一次皮下给药,可用于治疗需要长效胰岛素来控制血糖的成人1型和2型
糖尿病患者。研究显示,“来得时”可稳定、缓慢、长时间地吸收,在体内可维持24小时以上的相对恒定的浓度与时间曲线。
母义明说,
糖尿病治疗的目的是控制24小时血糖在允许的范围内,纠正
糖尿病患者急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尤其是要减少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和合并症的诱发因素对大血管病变的影响,提高
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积极的治疗方式应该是早期、联合、强化用药的治疗方式,而饮食、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则是控制
糖尿病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