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骼关节、脊柱及外周关节。目前尚无来氟米特(leflunomide,LEF)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长期、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我们通过对来氟米特与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SASP)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为期1年的对比观察,评价来氟米特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
观察来氟米特与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60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服用来氟米特和柳氮磺吡啶,并治疗1年,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个月记录患者症状、体征、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数 (BASDAI)、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等及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腰背痛、晨僵时间均改善,疼痛关节数、BASDAI、BASFI、红细胞沉降(ESR)、C-反应蛋白(CRP)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比较两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来氟米特组的胃肠道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柳氮磺吡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来氟米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与柳氮磺吡啶相当,但副作用少。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常见的炎性脊柱关节病,病情严重者最终会进展为脊柱融合和关节破坏,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证明了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了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HLA-27被认为与强直性脊柱炎密切相关,此外还存在其他重要基因和强直性脊柱炎相关,包括TNF-α、MMP3、IL-1等。
临床上常用柳氮磺吡啶来改善强直性脊柱炎病情,对应用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柳氮磺吡啶(2.0g/d)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腰背痛、晨僵等的改善优于安慰剂。来氟米特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其活性代谢产物A771726,通过抑制线粒体内二氢乳酸脱氢酶的活性,从而阻断嘧啶的从头合成途径;减少滑膜细胞的合成和释放MMP,减轻基质的降解。来氟米特能直接抑制抗体的产生,还能抑制核因子(NF-B)的活化,阻止TNF-α、IL-1通过NF-B信号转导途径发挥生物学效应,同时也能阻断TNF-α、IL-1等细胞因子的表达。基于上述来氟米特作用机制,使其应用于脊柱关节病成为可能。近年来来氟米特用于治疗另一种脊柱关节病——银屑病关节炎,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研究显示,来氟米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3、6、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腰背痛、晨僵时间均改善,疼痛关节数减少,BASDAI、BASFI、ESR、CRP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来氟米特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中有较好的疗效。来氟米特组总有效率为90.0%,柳氮磺吡啶组总有效率为86.7%,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来氟米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与柳氮磺吡啶相当。但来氟米特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柳氮磺吡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易耐受。故对磺胺过敏、对柳氮磺吡啶不能耐受或疗效不佳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来氟米特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来氟米特作为新型免疫抑制剂,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更长期的疗效及安全性尚待今后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