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起病多数缓慢,少数急性起病。病程呈慢性经过,数年至十余年,常有反复发作或持续加重,偶有急性暴发性过程。精神刺激、劳累、饮食失调常为本病发病的诱因。
一、消化系统表现:
1.腹泻 腹泻的程度轻重不一,轻者每日3-4次;重者每日排便次数可多至30余次。粪质多呈糊状及稀水状,混有粘液、脓血。
2.腹痛 轻型及病变缓解期可无腹痛,或呈轻度至中度隐痛,少数绞痛。
3.其他症状 严重病例可有食欲不振、恶心及呕吐。
二、全身表现:
急性期或急性发作期常有低度或中度发热,重者可有高热及心动过速,病程发展中可出现消瘦、衰弱、贫血、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及营养不良等表现。
三、肠外表现:
常有结节性红斑、关节炎、眼色素葡萄膜炎、口腔粘膜溃疡、慢性活动性肝炎、溶血性贫血等免疫状态异常之改变。
四、临床类型:按本病起病缓急与病情轻重,一般可分三种类型。
(一)轻型 临床最多见。起病缓慢,症状轻微,除有腹泻与便秘交替、粘液血便外,无全身症状,病变局限在直肠及乙状结肠。
(二)重型 较少见。急性起病,症状重,有全身症状及肠道外表现,结肠病变呈进行性加重,累及全结肠,并发症也较多见。
(三)暴发型 最少见。
对溃结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患者应有心理准备,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大致可分为一般治疗和特殊治疗。一般治疗是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按轻重缓急来进行,包括恰当的止泻治疗,用注射铁剂及补充叶酸来纠正贫血,发热或白细胞增高时正确使用抗生素(甲硝唑、替硝唑及沙星类)等。重病人需要输血或血浆。为使肠道得到休息,必要时可采用胃肠道外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