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潘妥洛克(泮托拉唑肠溶片)在临床上被用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的治疗中,其对于十二指肠溃疡的治愈率较高。
潘妥洛克(
泮托拉唑肠溶片)可以有效抑制胃酸分泌,临床上被用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的治疗中,可有效达到抑制胃酸分泌,缓解症状的疗效。其中,潘妥洛克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观察显示:潘妥洛克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治愈率较高。
潘妥洛克(泮托拉唑肠溶片)中的泮托拉唑是苯并咪唑衍生物,能通过与胃壁纤维的质子泵的特异性综合、从而抑制胃酸分泌。
泮托拉唑是壁细胞酸性环境下被激活成活性形成,抑制H+、K+-ATP酶,即胃酸分泌的最终环节。抑制呈剂量依赖关系,并且影响胃酸的基础酸分泌和最大酸分泌。与其他质子泵抑制齐和H2受体拮抗剂一样,使用泮托拉唑治疗后,胃酸分泌减少而胃泌素水平随胃酸减少相应升高。这种胃泌素水平升高是可逆的。因为泮托拉唑在细胞受体水平上与酶的远端结合,因此泮托拉唑可独立或在其他物质(乙酰胆碱、组织胺、胃泌素)的刺激下影响胃酸分泌。
潘妥洛克(泮托拉唑肠溶片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效观察:
可得出的结果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溃疡愈合率分别达93.2%、89.74%,上腹痛缓解率分别达95.0%、90.0%。
结论为::治疗组对溃疡病人愈合率及腹部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
.。(以上来源:王剑,王强。《潘妥洛克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效观察》。《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6年6期)
百济药师温馨提醒:
偶尔会引起头痛和胃肠道症状:如上腹症、腹泻、便泌、或腹胀,以及过敏反应:如瘙氧、皮疹(个别病例出现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或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亦有极少此药引起恶心、头晕、视力障碍(视物模糊)的报道。个别病例出现周围性水肿、发热、抑郁或治疗结束时肌痛,肝酶测定值增加(转氨酶,Y-GT)以及甘油三酯水平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