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兰悉多为新型的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它作用于胃壁细胞的H+-K+-ATP酶,使壁细胞的H+不能转运到胃中去,以致胃液中胃酸量大为减少,临床上用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佐-艾综合征(胃泌素瘤)的治疗,疗效显著,对幽门螺杆菌有抑制作用。
兰悉多(兰索拉唑片属质子泵抑制剂(PPI),对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胃病有独到的疗效。与奥美拉唑相比,兰索拉唑抑酸作用强2-10倍,生物利用度更高、起效更快、疗效更显著、副作用更小。兰悉多是临床使用安全有效,价格合理的可靠药物,可作为临床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治疗用药。
兰悉多口服后1小时左右可在血中检出,达峰时间为3.6小时,吸收相半衰期为1.3小时,消除相半衰期为2.1小时。该药从小肠吸收经门脉而广泛分布于以胃壁和小肠壁为中心的各组织中。该药主要在肝脏被代谢,大多经胆汁于粪中排泄。原型药及其代谢物在体内无蓄积。
短期的临床研究表明,消化性溃疡患者用兰索拉唑30mg/d治疗2个月,引起血清胃泌素水平增至基础水平的近两倍,但在中断治疗几天至4周后恢复至基础水平。12个月的较长期研究表明,兰索拉唑60mg/d也明显增加血清胃泌素水平,这种增加是胃酸抑制(通过药物或手术)的结果,而与人胃粘膜结构的明显改变无关。
动物实验显示兰索拉唑能预防实验诱发的溃疡,人口服30-60mg/d能防止阿司匹林引起的粘膜损伤。体外实验和初步的临床资料表明,兰索拉唑可以清除消化道粘膜上的幽门螺旋杆菌,这是一种与消化性溃疡复发有关的细菌。然而,这些初步的发现尚需证实,尤其需证实用兰索拉唑治疗后,幽门螺旋杆菌的最初消灭是否能持续。
兰悉多口服,不可咀嚼。通常成人口服兰索拉唑片,每日1次,一次1至2片15~30mg。十二指肠溃疡,需连续服用4-6周;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卓-艾综合征,需连续服用6-8周;或遵医嘱。
兰悉多副作用轻微,主要表现为口干、头晕、恶心;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因长期使用的经验不足,暂不推荐用于维持治疗;兰悉多服用时请不要嚼啐,应整片用水吞服;肝功能障碍者及高龄者须慎用;使用本品有时会掩盖
胃癌的症状,所以要在排除胃癌可能性的基础上方可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