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酪酸梭菌是1933 年由日本千叶医科大学宫入近治博士首先发现并报告的, 因此又名宫入菌。本菌存在于土壤、动物和人体的肠道中, 细菌学分类归属于梭菌属, 为革兰氏阳性厌氧杆菌。
肠道是消化器官中最长的管道,它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和直肠,全长约7m左右,空肠与回肠曲回于腹部中央,周围由结肠将其围住。肠道疾病中,以阑尾炎发病率最高,占外拉住院病人的10%左右。肠梗阻亦属外科常见疾病,肠瘘则由损伤引起或手术后并发症。肠道的功能:小肠粘膜层表面覆以肠绒毛,主要为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各种消化液在小肠中将食糜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使食物消化吸收后,剩余之废形成粪便,贮存于左半结肠而后排同体外。一旦肠道有病,就有会引起消化吸收障碍,以及一系列相关症状。
酪酸菌是1933 年由日本千叶医科大学宫入近治博士首先发现并报告的, 因此又名宫入菌。本菌存在于土壤、动物和人体的肠道中, 细菌学分类归属于梭菌属, 为革兰氏阳性厌氧杆菌。菌体中常有圆形成或椭圆形芽胞, 使菌体中部膨大呈梭形。该菌在37℃、PH7 时为生长发育的最适条件, 它能利用多种糖类, 如葡萄糖、乳糖、麦芽糖、蔗糖和果糖等, 并能利用淀粉。本菌的主要代谢产物为丁酸、乙酸。
酪酸梭菌主要作用
酪酸菌是调节人体肠道微生态平衡的有益菌, 其在人体肠道内可体现五大生物特性:
1 促进肠道有益菌群(双歧杆菌, 乳酸杆菌) 的增殖和发育, 抑制肠道内有害菌和腐败菌的生长、繁殖, 纠正肠道菌群紊乱, 减少肠毒素的发生。
2 在肠道内能产生B 族维生素、维生素K、淀粉酶等物质, 对人体具有保健作用。
3 酪酸菌的主要代谢产物丁酸是肠道上皮组织细胞的再生和修复主要营养物质。
4 酷酸菌是厌氧芽胞杆菌, 稳定性好, 在人体内不受胃酸、胆汁酸等影响, 在体外室温下能保存三年以上。
5 酪酸菌对多种抗生素有较强的耐受性, 在临床上可与其并用。
百济药师温馨提醒:以上是对酪酸梭菌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酪酸梭菌制剂在国内外临床应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其在临床上不仅对各种原因(肠道感染、
肿瘤化疗、外科手术等)所致的肠道菌群紊乱、急慢性腹泻、肠易激综合症、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等疾病有良好的疗效, 尤其对应用抗生素后所致的伪膜性肠炎有独特的效果。有关酪酸梭菌用药,请咨询百济药师。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101-6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