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达1.2亿,其中50~75%的慢性感染者有活动的病毒复制和肝脏炎症改变,
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故迄今无统一疗法,尽管干扰素或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效,但受多种因素影响,不能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中,笔者应用甘利欣胶囊联合
优思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来我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计87例,均为抗病毒治疗失败或无抗病毒治疗指征而肝功能长期异常者,诊断符合2000年9月“第10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甘利欣胶囊(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50mg/粒)150mg/次,3次/d;优思弗(
熊去氧胆酸,德国Falk大药厂,250mg/粒)250mg,/1次/d。对照组: 口服甘利欣胶囊(同上)3粒/3次/d;维生素C片0.3g/3次/d。疗程均为8wk。
1.3 观察项目
1.3.1 症状及体征: 包括乏力、纳差、肝区不适、黄疸、肝脾肿大等。
1.3.2 肝功能检测: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C-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SB)、总蛋白(TB)、
白蛋白(ALB),每2周检测1次。
1.3.3 免疫功能检测:包括
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
1.4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疗程结束时肝功能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肝脾肿大缩小或无变化;有效:疗程结束时临床症状好转,ALT、GGT、SB较治疗前下降50%或低于正常上限值2倍以下;无效:疗程结束时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变化,肝功能指标改善不明显或恶化。
1.5 统计学处理:定量资料用t检验,定性资料用X2检验。
2 结果
2.1 肝功能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后比较:*P<0.05,**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P<0.01
2.2 免疫功能2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P<0.01
2.3 疗效:两组疗效比较。
组间比较:P<0.01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尤其是抗病毒治疗失败或无抗病毒治疗指征而肝功能长期异常者极易演变成肝纤维化及
肝硬化 ,治疗组在肝功能、免疫功能及总有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慢性
肝病特别是胆汁淤积时,内因性胆汁酸积聚会导致肝细胞和胆管细胞损伤。优思弗可抑制内因性胆汁酸与细胞膜结合,并可抑制内因性胆汁酸的界面活性作用,使肝细胞膜上的胆固醇和磷脂不易被溶解,从而起到稳定肝细胞膜作用。另一方面, 优思弗可使胆汁中的胆汁酸和HCO3ˉ排泄率平衡增加,起到利胆作用。因此,熊去氧胆酸通过保护肝细胞膜及利胆两方面的作用使肝功能迅速改善,亦有人认为,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可能部分作用是免疫介导。
本研究亦发现,治疗组治疗前、后IgG、IgM有显著改善。体外试验证明,熊去氧胆酸经抑制肝内γ干扰素(INF-γ)的产生而减轻了肝细胞和胆管细胞的免疫损伤,这种免疫抑制可能对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发挥重要作用。另外, 甘利欣胶囊主要成分为甘草酸二铵。而甘草酸二胺盐能使体内甘草酸转化为甘草次酸,肝脏存在类固醇的代谢酶△4~5-β还原酶,甘草次酸与其亲和力大于类固醇从而阻碍了类固醇的灭活。应用甘草酸二铵后更能显示出内源性皮质激素样效应,具有保护肝细胞膜、抗炎、免疫调节、抗病毒及类固醇样作用。甘利欣胶囊与优思弗联合应用,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且服用方便,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尤其适用于临床上肝功能长期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