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希力舒(Xilishu)治疗癫痫的临床观察发现确有明显疗效,我们已作报告。临床观察证实,患者服药后症状迅速控制,异常脑电图明显改善。现将我们追踪随访服用希力舒远期疗效及副反应均期3年的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对1993年10月~ 2001年10月以希力舒治疗的门诊病人300例进行随访观察。诊断均经临床/脑电图证实。其中男163例,女137例;年龄5~ 60岁,平均32.5岁;连续服药在3年以上;随访方法为门诊定期复查、家访、信访。
1·2 发作类型 按198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制定的癫痫发作分类,本组中全身强直阵挛发作(GTCS)230例,复杂部分性发作(CPS)28例,失神发作(ABS)42例。
1·3 用药方法 口服给药。16岁以上患者在服药第1~ 3年为每次4~ 5片,每日3次分早、中、晚服用;第3~ 5年每日2次,早、晚服用;第5~ 6年每日1次服用。视病情变化和脑电图恢复情况再逐渐减少药量,试行停药。儿童用量酌减。
1·4 临床观察项目 ⑴全部病例每3个月至半年复诊1次,了解并详细记录服药后发作次数、发作间隔时间以及发作持续时间的变化;⑵有无嗜睡、头晕、言语不清、烦躁、易怒、行动笨拙、抑郁、多动、皮肤搔痒、皮疹、性功能减退、肌张力改变等;⑶每半年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和脑电图.
1·5 疗效判断与统计 按卫生部1988年颁布的“抗癫痫药物疗效评价标准”进行比较。发作次数减少76~ 100%为显效;发作次数减少51~ 75%为有效;发作次数减少26~ 50%或发作的间歇期延长和/或发作程度减轻、发作持续时间缩短为改善;发作次数减少25%以下或无改变为无效。资料统计方法为χ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类型与疗效分析 见表1。
2·2 脑电图检查结果 300例患者中,216例服药前示“异常脑电图”,图中可见自发或诱发的棘慢综合波或阵发性高波幅慢波或脑电活动变慢或双侧波幅对称、节律不同步等。84例示“正常范围脑电图”。治疗3年后脑电图复查结果提示,216例异常脑电图中,168例恢复正常,表现为阵发性棘慢波和/或阵发性高波幅慢波消失或痫性放电完全消失。46例脑电图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如阵发性高波幅慢波或痫性放电减少等。2例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表现为治疗前脑电图基本节律变慢,双侧波幅不对称,调节差,治疗后背景脑电图恢复正常,闪光和过度换气诱发时各导联出现阵发性高波幅慢波。经统计学处理,服用希力舒后脑电图异常率由治疗前的72%降低至16%,差异显著。
2·3 不良反应观察 开始服药2~ 3周内有的患者出现嗜睡、头晕、轻微走路不稳,但不影响正常工作和学习,一般在半月后自行消失。300例患者连续用药3年以上,其中3年者100例,4年者96例,5年者68例,6年者30例。长期随访结果,均未见、多动、抑郁、兴奋、言语不清、皮肤搔痒、性功能减退、肌张力改变等不良反应。定期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未发现异常。
3 讨论
3·1 癫痫治疗的原则之一是长期规则用药保持稳定有效的药物血浓度,达到控制发作的目的。但长时间服用抗癫痫药物(AEDS)除可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外,最令临床医生担忧的是出现药物副反应。如传统应用的苯妥英钠(PHT)、卡马西平(CBZ)、丙戊酸钠(VPA)和ethosuximide具有多种特应性药物反应(IDRS),表现为粒细胞缺乏、再障、Stevens- Johnson综
合征、过敏性皮炎和药疹等。PHT抗癫痫的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接近,代谢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为AEDS的长期服用带来一定困难。新型抗癫痫药物(非氨酯、Gabapentin、拉莫三嗪、托吡酯、tiagabine和oxcar-bazepine)的IDRS比传统的AEDS要轻,但不同的副反应谱仍然使某些抗癫痫药物对某些病人的应用受到限制,如有肾结石病人不能用托吡酯;病人有急性肝病或急性血液紊乱则不适合用非氨酯,因其可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或急性肝衰竭。本文资料提示,希力舒是一种广谱、有效的新型抗癫痫药物,对全身性发作(强直阵挛性发作、失神发作)、部分性发作均有较好疗效,控制各型癫痫发作总有效率在90%以上,并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脑电功能,临床上表现为脑电图异常率的降低。长期服用疗效可靠,应用安全,连续服药观察患者无1例退出观察,无不良反应发生,血、尿、便、心、肝和肾的功能,在连续观察中均没有临床意义的改变。
3·2 希力舒作用机制与以下几点有关 ⑴稳定神经细胞膜的作用。希力舒可使氯离子通道开放时间延长,使氯离子从细胞膜外进入细胞内,增加细胞内负电位;还可使氯离子通道开放频率增加,这样就抑制了神经元的活性,也抑制了癫痫电活动的去极化,抑制了高频神经元的发放以及在脑中的传播。⑵ 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性递质,具有抗伤害作用,而GA-BA在脑内的浓度与抗癫痫发作有密切关系。希力舒通过改变突触前和突触后抑制来增加脑内GABA含量,从而提高抗惊厥功能。⑶通过影响电或化学的惊厥值产生抗癫痫效能。具有升高病灶周围正常细胞的兴奋阈值,降低病灶细胞的兴奋及兴奋的突触后电位,而不改变膜电位的作用;能抑制丘脑下网状结构中的多突触通路,故能普遍降低全脑神经元兴奋性。⑷药物组方中动物脑制剂的应用,使其在保持良好的抗惊厥效能的同时,还有效的拮抗了中枢抑制药物的副作用,对恢复大脑皮层兴奋-抑制过程中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由于希力舒作用部位广泛及多个作用点的相辅相成,使其能有效地抑制高频放电的扩散,临床上能较好地控制各种类型癫痫发作。由于药物还同时具备的养脑、醒脑作用,更能有效地促进癫痫患者脑功能的恢复,降低了脑电图异常率。曾检测连续服用希力舒患者的血药浓度含量,均在有效范围内,无1例达潜在中毒浓度,提示了该药的安全性,本文随访服药均期3年以上患者300例,未见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崔郁健,李德萍,张涛,司淑媛,王丽那. 希力舒治疗癫痫均期3年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02,10(4-10)1143: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