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运用中药内服配合外用治疗脱发46例,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6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53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1个月;脂溢性脱发26例,斑秃20例。
1.2 诊断标准 脂溢性脱发:油脂分泌旺,头发油腻,或头皮屑较多,头发干燥,头发弥漫性缓慢脱落,伴有头皮瘙痒,头发稀疏。斑秃:突然或短期内头发片状脱落,严重者头发全部脱落(全秃),脱发区皮色正常,皮肤未见萎缩及瘢痕,局部无炎症反应。
2 治疗方法
2.1 内服中药方(自拟) 制首乌、熟地、当归、旱莲草、黑芝麻各
2.2 外用方(自拟) 生姜洗净,切片外擦脱发部位,2次/d, 5~10 min /次,擦至局部皮肤微红即可。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要保持精神愉快和按时作息,避免用脑过度和精神过度紧张,饮食上要少吃油腻、辛辣之品。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毛发脱落停止,脱发全部长出,皮脂分泌恢复正常,为治愈;毛发脱落停止,脱发再生达70%以上,皮脂分泌明显减少,为显效;毛发脱落停止,脱发再生达30%以上,皮脂分泌减少,为有效;毛发脱落仍有,脱发再生未达30%,为无效。
3.2 治疗结果 治愈31例(男18例,女13 例);显效8例(男6例,女2例);有效5例(男3例,女2例);无效2例(均为女性)。总有效率95.65%。疗程最长12个疗程,最短3个疗程。
3.3 典型病例 男,35岁,教师。因头发呈弥漫性脱落5个月于
4 体会
脂溢性脱发又称雄性激素源性脱发,斑秃是一种骤然发生的局限性斑片状脱发性毛发病。属于中医“油风”“鬼剃头”范畴。现代医学对其病因尚不明了,一般认为与情绪紧张,代谢障碍有关。祖国医学则认为“发为血之余”,肝藏血,肾藏精,肝肾不足,经血亏虚,发失濡养为脱发的主要原因。正如《诸病源候论·须发脱落论》中提到:“足少阳胆之经也,其荣在须,足少阴肾之经也,其华在发,冲任之脉,均为十二经之海,其别络在上唇口;若血盛则荣于须发,故须发美,若血气衰弱,经脉虚竭,不能荣润,故须发秃落”。也就是说头发的生长与脱落,润泽与枯槁,均与肾的精气盛衰和血的充盈有关。该患者发病前由于劳心过度,精血耗伤,发枯脱落,故论治上以滋补肝肾,养血生发为原则。方中制首乌、熟地、当归补血养血;党参、黄芪、炙甘草补气健脾助其化源;旱莲草、女贞子、黑芝麻、桑椹补肝肾,养血生发;丹参活血祛淤,通滞;天麻定风,使新生头发不被风邪摇动而脱落;配合生姜外擦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利于新发生长。诸药合用,达到养血生发之目的。
(黄美珍,中药内服配合外用治疗脱发46例[J]时珍国医国2006年第17卷第12期:2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