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NK 细胞)的改变。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对73例SLE患者及25例健康女性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 与健康女性比较,97.3%的SLE患者存在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以CD3+CD4+细胞减低(P<0.01),CD3+CD8+细胞增高(P<0.01),CD3+CD4+/CD3+CD8+ 比值减低,多数倒置(P< 0.01),CD19+细胞减少(P<0.05)尤为明显。结论 SLE患者免疫功能异常。
【关键词】红斑狼疮,系统性;淋巴细胞亚群;流式细胞术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表现有多系统损害症状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其血清具有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本病在我国的患病率高于西方国家,以女性多见,尤其是20~40岁的育龄女性,与激素分泌有关。其发病机制:外来抗原(如病原体,药物等)引起人体B细胞活化,易感者因免疫耐受性减弱,B细胞通过交叉反应与模拟外来抗原的自身抗原相结合,并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使之活化。在T细胞活化刺激下,B细胞得以产生大量不同类型的自身抗体,造成大量组织损伤。SLE患者的CD8+T细胞和NK细胞功能失调,不能产生抑制CD4+T细胞作用。因此在CD4+T细胞的刺激下,B细胞持续活化而产生大量致病性的自身抗体。T细胞的功能异常以致新抗原不断出现,使自身免疫持续存在。免疫调节功能缺陷在SLE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T细胞亚群、B细胞及NK细胞的改变在SLE的发病中起很大作用。本文采用流式细胞仪对73例确诊的SLE患者和25例健康体检女性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
SLE患者73例,均为女性,为2005-2007年在本院住院及门诊的患者,年龄10~60岁,平均(35±12)岁,其中20~40岁为45例,所有病例均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修订的SLE诊断标准。健康对照组为健康体检女性25例,年龄9~65岁,平均(37±16)岁。
1.2 研究方法
采用微量全血三色和双色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测。所有受检者在清晨空腹抽取静脉抗凝血1 mL,取标本100 μL分别加入CD4 FITC/CD8 PE/CD3 PC5抗体、CD3 FITC/CD19 PE及CD3-FITC/CD16+CD56+PE荧光标记单抗(美国Coulter公司产品)20 μL,室温避光孵育20 min,用溶血素A、B、C液(Immunotech公司产品)溶血,置流式细胞仪(美国COULTER公司FCM-XL2型)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处理,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SLE患者与健康女性比较:CD3+CD4+细胞减低,CD3+CD8+细胞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3+CD4+/CD3+CD8+比值降低,多数倒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19+细胞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97.3%的SLE患者存在淋巴细胞亚群异常,结果见表1。
3 讨论
SLE是一种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以多克隆B细胞的活化和产生多种自身抗体为特征,是由于遗传、激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机体免疫调节紊乱所致的一种结缔组织慢性炎症性疾病。
国内外对SLE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有很多,但结果都不太一致。本组资料的结果显示:与健康女性比较,97.3%的SLE患者存在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以CD3+CD4+细胞减低;CD3+CD8+细胞增高;CD19+细胞减少尤为明显。其中,有57.5%的SLE患者CD3+CD4+细胞减低,75.3%的患者CD3+CD8+细胞增高,34.2%的患者NK细胞减低,46.6%的患者CD19+减低,65.8%的患者CD4+/CD8+比值倒置。淋巴细胞亚群健康者仅占2.7%。在既往的研究报道中,SLE患者CD19+细胞的结果各有不同,本组数据与部分学者所报道的结果相一致,从总体上说,其表达低于正常水平。
正常免疫应答过程有赖于各种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协作和相互制约。若某一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发生异常,机体就出现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并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SLE的发病与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紊乱密切相关,T、B、NK细胞的表达呈异质性改变,其具体的发病机制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张德杰,向阳,黄世林,7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年2月第9卷第4期: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