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cellulose,CMC),由德国于1918年首先制得,并于1921年获准专利而见诸于世。此后便在欧洲实现商业化生产。当时只为粗产品,用作胶体和粘结剂。1936~1941年,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工业应用研究相当活跃,发明了几个相当有启发性的专利。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将羧甲基纤维素钠用于合成洗涤剂。Hercules公司于1943年为美国首次制成羧甲基纤维素钠,并于1946年生产精制的羧甲基纤维素钠产品,该产品被认可为安全的食品添加剂。
为了解决原料来源之不足,近5年来我国一些科研单位与企业共同合作,综合利用稻草、地脚棉(废棉)、豆腐渣等试制生产CIVIC获得成功,生产成本大大下降,这样为CMC工业生产开辟了一条新的原料来源途径_l J。CIVIC因具有优良的水溶性与成膜性等特性,广泛应用于石油、地质、日化、轻工、食品、医药等工业中,被誉为“工业的味精”。1989年4月化工部将CIVIC列为“新领域精细化工‘八五’规划产品”l2J。目前,CMC的研究与开发,主要着重现有生产技术的改造与工艺的革新,以及独特性能的CMC新产品的合成。
羧甲基纤维素钠在医药行业的用途
在医药工业中可作针剂的乳化稳定剂,片剂的粘结剂和成膜剂。有人经基础及动物实验证明羧甲基纤维素钠是安全可靠的抗癌药载体。用CMC作膜材料,研制的中药养阴生肌散的改造剂型— —养阴生肌膜,能用于皮肤磨削手术创面和外伤性创面。动物模型研究表明,该膜防止创面感染,与纱布敷料无明显差异,在控制创面组织液渗出与创面快速愈合上,此膜明显优于纱布敷料,并有减轻术后水肿和创面刺激作用。用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聚羧乙烯按3:6:1的比例制成的膜剂为最佳处方,粘附性及释放速率均增加,在增加粘膜粘附缓释膜剂的粘附力,延长制剂在口腔内的滞留时间及制剂中药物的药效都有明显提高 。
丁哌卡因为强效局部麻醉药,但它中毒时有时可产生较为严重的心血管副反应,故临床上在广泛应用丁哌卡因的同时,对其毒性反应的防治研究一直较为重视。药剂研究显示,CIVIC作为缓释物质与丁哌卡因溶液进行配制可显著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在PRK手术中,采用低浓度地卡因与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羧甲基纤维素钠可明显缓解术后疼痛。预防腹部手术后腹膜粘连、减少肠梗阻的发生是临床外科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有研究表明,羧甲基纤维素钠减轻术后腹膜粘连程度的作用明显优于透明质酸钠,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来防止腹膜粘连的发生。
羧甲基纤维素钠用于治疗
肝癌的导管肝动脉灌注抗癌药中,可以明显延长抗癌药在
肿瘤的滞留时间,增强抗肿瘤的力,提高治疗效果。
在动物医学上,羧甲基纤维素钠也有广泛的用途。有报道指出,向母羊腹腔内滴注1%CMC溶液来预防家畜难产、生殖道手术后发生腹部粘连有显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