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干预被推荐作为治疗多动症的一线疗法。然而,最近的一项荟萃分析发现,当评级机构盲目的进行治疗分配时,行为干预对多动症核心症状的改善无任何影响。本文呈现的分析将进一步扩大范围,探讨行为干预对儿童和青少年多动症患者及亲本结局的影响。
英国诺丁汉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和应用心理学,David Daley 教授等人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用于多动症患者治疗时,行为干预在其他一系列结局中有着积极的影响。 该研究结果于 2014 年 6 月 30 日在线发表在《美国儿童与青少年精神病学》杂志上。
研究方法为,使用 PubMed,Ovid,Web of Knowledge,ERIC 和 CINAHAL 数据库,对截止 2013 年 5 月以来所收录的全部数据和全部期刊进行系统性检索。纳入文献限定于儿童和青少年多动症患者及亲本结局的随机对照试验。
根据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共检索出 32 篇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离患者最近的治疗机构(通常是非盲)的个体评估显示,父母的教育质量,育儿自我概念,以及多动症儿童的患病率,品行问题,社会技巧和学业表现均有明显改善。使用盲法评估,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多动症儿童品行问题的持续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与缺少多动症症状减少盲性试验证据相比,用于多动症患者治疗时,行为干预在其他一系列结局中有着积极的影响。盲性试验表明,他们改善了父母的教育方式,并且减少了童年时期的品行问题。这些影响可能会促进一个更积极的育儿自我概念方式而不是改善父母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