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免疫抑制剂在皮肤科的应用
New Immunosuppressants in the Treatment of Dermatoses
赵天恩
ZHAO Tianen
[摘要]由于传统的免疫抑制剂选择性差、毒副作用大,因此,研制选择性强、安全有效的新型免疫抑制剂,成为近年临床医药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磷酸二酯酶(PDE)抑制剂、子囊霉素衍生物(环孢素A、他克莫司、匹美克莫司、西罗莫司等)、爱若华、霉酚酸酯、生物性免疫抑制剂和中草药免疫抑制剂的药理作用、皮肤科适应症、疗效和副作用等作了综述。
[关键词]免疫抑制剂;皮肤科
[中图分类号]R 75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089(2003)02-0137-02
免疫调节剂包括免疫抑制剂和免疫增强剂,前者既往统称为细胞毒药物,皮肤科临床应用较多,由于其毒副作用较大,因此,研制选择性强、疗效高和副作用小的新型免疫抑制剂,已成为近年来临床医生和药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仅将已用于或正在试用于皮肤科临床的新型免疫抑制剂综述如下。
1、磷酸二酯酶(PDE)抑制剂
药理作用:cAMP是细胞内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和分泌代谢的重要活性成分,如果PDE的活性增强,cAMP便因过多水解而降低,则出现多方面细胞生理功能失调,如角质形成细胞(KC)过度增殖,Th2及其所分泌的IL-4,5,6,10和B细胞分泌的IgE增高,引起异位性皮炎等变应性疾病。已用的药物有1%Ro301724软膏或霜剂,与1%氢考霜的作用相同。0.5%CP-80633霜,有迅速而持久的抗炎作用。主要适用异位性皮炎(AD)、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湿疹、银屑病等[1]。有个别报告皮泼林(pipeline)有治疗银屑病的作用,但有关文献尚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