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用红色文化管理药店,做服务不算经济账,这位老总要把区域龙头做成百年老店!
999特约小微言
2016年4月起,中国药店官方微信推出“连锁药店百大经理人巡访活动”,将遍访全国百名连锁药店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监等高级职业经理人,所有受邀采访对象还将同步进入“2016中国药店年度经理人”候选榜。本次活动由中国药店杂志社主办、华润三九协办。本期我们采访的是河南同和堂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波。
作为河南省周口市门店数量多、分布区域广的药店连锁,河南同和堂医药有限公司在去年年底刚完成自己近期的一大目标——百店工程。“周口下有八县一市一区,我们在市区有门店48家(截至今年5月),其他50多家门店分布在各县城,目前直营门店总数已过百家。同和堂的远期目标和战略思想是打造百年老店。”总经理刘建波这样介绍。
刘建波从2011年起被公司董事会任命为总经理,不仅外貌上剑眉星目酷肖其父(董事长刘钦文),思想也在一众中青代老总中显得较“传统”:“我信仰毛泽东思想,我是一名党员。”
尽管周口在国内属于经济发展中等偏下的地级市,但刘建波带领团队身体力行地将毛泽东思想、红色文化贯彻到实际运营工作中,不仅赢得了当地顾客的口碑和信任,还令门店平均客单价保持在60元以上(总店客单价高达90多元),向董事会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让红色文化落地
在这个年代,于企业内部提倡红色文化,难免遭遇种种质疑:是形式主义,是空话套话,还是做秀?刘建波的回答非常坦率,他以前没带团队时,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也并不深刻。但现在带着好几百人的团队,就发现一个团队必须有核心文化,必须有信仰。而毛泽东思想、红色文化就是让大家说真话、办正事、出实效,是要所有人团结凝聚、科学实干,这都是有利于团队发展的。“不是哪一天我突然就信了毛泽东思想,而是在工作中自然就有了这样的想法,我们做所有的事都要为团队着想,为企业着想,为社会着想。”
在刘建波看来,为人民服务是红色文化的核心。同和堂从创办之初,就一直是这么做的,企业的各个方面按法规、标准执行,药品质量有保障,不从非法渠道进货,不卖二手药。但当时员工较少,也没有人提到这个高度。随着企业的发展,以前文化在心里,现在文化则要梳理出来,写到门店运营手册上,号召所有人学习,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让顾客满意的宗旨真正落实到行动中。
如何让“为人民服务”从一句口号转化到执行中?
对内,刘建波以身作则。总部上班时间是早七点半到晚六点半,在没有会议、出差、宴请时,他每天都是七点半到公司,下午六点半后再离开。同和堂的各项工作都是领导带头,要求员工做到的,总经理必须先做到,在门店也要求店长树立榜样的力量。“有很多其他企业的老总跟我说不要做这么累,安排工作再督导就行了。其实他们这样也不错,每个企业的管理风格不一样,每个人的思维角度不一样,终目的能让企业健康发展就行。但我觉得既然是总经理,是同和堂的职业经理人,我自己做好做不好很关键。”刘建波说。
对外,刘建波要求同和堂员工以顾客满意为宗旨,体现出来就是微笑服务、亲情服务和专业服务。微笑服务是表现,亲情服务是态度,专业服务是行为,这三项结合就是了解顾客病情,满足顾客需求,给他拿出合适的解决方案,这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体现。
服务不算经济账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还体现在同和堂的一项便民服务上。百度搜索“周口同和堂”,页面下方相关搜索会自动跳出“周口同和堂送货电话”。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同和堂就开始做电话送药,总店面向周口市区全天24小时免费送药,购药不限量,送药不加价,这些承诺早已深入人心。现在,同和堂总店每月电话送药5000单左右,送药员工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
董事长刘钦文回忆,电话购药做了二十多年,他们曾把八分钱的药送到七楼,送药的摩托车跑坏了几十辆,因为恶劣天气,送药的员工也摔坏了好几个。下雨天下雪天顾客要买一块钱的药,因为骑摩托太危险,店员打车花六块钱也给顾客送去。
有时刘钦文还开着自己的车帮员工送药,长的一次他在驾驶位上连续坐了四个半小时,很累,但他的感受是幸福、荣耀。“我们赚了什么?就赚了个为人民服务的口碑。老百姓一直对我们说谢谢,说你们同和堂亏大了。但做服务不是算经济账。”
也有人不信同和堂真能做到。有外地的好事者开车来周口,打电话让同和堂送三毛钱的药。次送了,又接着打了两次电话,每次都三毛钱,员工都给送了。那名顾客信了“购药不限量”,但还是不信“送药不加价”,又开车到同和堂总店,拿小票查门店零售价是多少。
刘钦文说,“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字不是口号,同和堂这么多年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解释什么叫“为人民服务”。在顾客有困难的时候我们能帮一把,能坚持下来,这不是容易做到的。
打造百年老店
同和堂的前身是一家国营药店,从1989年创立至今已有27年历史,发展则是在2000年以后。完成百店工程目标后,今年,刘建波要在市区再开十家店,在县区则确定了“不求数量只求质量”的任务。未来,同和堂还考虑依托其批发公司6000多个品种的资源优势发展加盟店,输出商品、输出管理、输出培训、输出整个质量管理体系。“这样做,加盟店跟着我们才有意义。如果加盟店希望用我们的品牌,跟同和堂理念一致,积极推行专业化的健康方案,那就必须由同和堂控股,必须保障同和堂的口碑名誉不受损。”
为什么同和堂在周口有稳定的品牌地位?刘建波认为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公司的几百名员工,在于一大批在同和堂工作了15年以上的人才。“他们专业知识和销售经验都非常丰富,其他药店花再多钱在短期内也培养不出这样一批人。所以同和堂在周口的品牌形象是的。而在河南省内,作为豫盟成员之一,我们药店联盟伙伴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激励,好的做法彼此借鉴,共同进步。”
刘建波并不把周口的其他药店视作竞争对手,而是合作伙伴。他说,现在是大融合时代,药店不再单从价格竞争,作为服务行业,竞争的应该是服务水平和服务手段,尽可能让顾客满意。同和堂的长远战略是打造百年老店,这是一个需要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同和堂人努力奋斗的目标。“我们现在招的都是90后的员工,以后还会有00后,他们怎么会知道同和堂的发展史呢?同和堂诞生的时候他们都还没有出生。但应牢记创业不易,常思勤奋发展,忘记过去就不会有传承。”
为此,同和堂必须建立完善的企业制度,坚守底线,坚守做药店的法规,更需要以红色文化为核心。一个百年老店必须有文化支撑,如果仅从盈利角度,就支撑不下去。
做慢病管理要实事求是
连锁药店的发展从跑马圈地、扩张时代进入了考察单店产出的阶段。但现在药店的运营跟以前不同,没有政策没有补贴,在健康产业里跟医疗机构比起来是弱势群体,所有员工的福利待遇都需要自己去赚。为提升盈利能力,刘建波主抓三项工作:首先是树品牌,做好专业化;第二,跟药企一起增加做专项活动的频次,提升销售;第三,针对常见病、慢性病顾客做增值服务,加强中药养生和保健品养生知识的普及,实现增量销售。
针对目前很多药店都在做但收益并不突出的慢病管理项目,刘建波认为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扎实的基础,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成的。慢病管理一定是个方向,但对于中小连锁来说,不要求一下就做得非常高大上,要符合实际。
同和堂现有20万会员,很多厂家也针对慢病管理推出了软件,刘建波想做慢病管理也有这个条件。但他的想法是,首先把会员按病种区分,然后根据每个店的情况搞活动,精准营销,再进一步就是为会员做专业服务。但这个过程应该是能做多少做多少,不能急于求成。毕竟慢病管理在发展中是一项成本大收益小的工作,容易让团队感觉运作难度非常大。
目前,同和堂的慢病管理处于围绕会员做精准营销的阶段,“我们必须根据自身情况实事求是,尽可能向目标迈进,急功冒进是不行的。这也是毛泽东思想在运营中的体现。”
对员工未来有所交代
作为周口市的医药零售龙头企业,同和堂理所当然受到资本的青睐。“有好几家企业找我们谈合作,我们的态度是不拒绝,积极参与。”刘建波说。但他同时强调,必须要找到合适的对象,这种合作才有可能实现。因为企业是否被收购,取决于哪种方式能让公司更好地发展,既能保证周口人民的用药安全,又能让管理层对公司的七八百员工有所交代。“如果只考虑我个人的利益,那是非常简单的。但跟我们合作的前提是,未来能让我的员工都过得非常好,比咱自己管理还要好!”
刘建波对企业的发展很有自信:同和堂的基础很好,盈利能力也不错。我们不是不会管,也不是不能管,要是跟别人合作还不如我们自己管,那就不需要合作。
一切按流程办事
刘建波在同和堂工作已有25年,开始是营业员,因为当时只有一家店,一干就是十年。他职业生涯的第二个十年,则在门店副主任、主任、副经理、经理等岗位扎扎实实的学习和成长中度过。直到2011年,他被董事会推举为总经理。
现在,刘建波任同和堂总经理已有五年。据介绍,公司董事会是决策层,共五人,包括董事长一名、副董事长两名、董事两名,企业的方向、战略、总销售目标和门店数由董事会决定;总经理是执行层,有三位经理负责具体业务,按董事会的要求尽量做好店面拓展和日常管理工作,有任务有考核。
“同和堂的股东有数十人,我们不算家族企业,而是一家典型的股份制企业。同和堂要求一切用数据说话,一切按流程办事,规范化管理,与亲情关系无关。但不可否认,亲情能在董事长和职业经理人的关系中起到润滑剂作用,能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刘建波说。
来源: 中国药店 李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