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26岁的小伙子,已吸毒3年。他经常在毒瘾发作时,自己给自己打针,甚至不止一次与别人共用针头注射。日前,他突起发热,面色苍白、憔悴,神志昏迷,奄奄一息。到湘雅医院就诊后,经检查被确诊为“肺部感染合并急性丙型肝炎”。抢救治疗后,患者神志清醒,患者与家属对此感到欣慰,但欣慰之余,一个个疑问挥之不去——什么是丙型肝炎,为何会染上丙型肝炎?
吸毒与丙肝
丙型肝炎是一个世界性的健康难题。全球现约有1.7亿丙肝患者。1992~1995年的全国性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丙肝(HCV)抗体阳性患者约4000万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的1/3。近年来,我国丙肝报告发现人数有上升趋势,2008年新报告人数约12万,最近5年内约翻了5倍。从全球范围来看,丙肝也是一个不可小觑的健康杀手。
丙型肝炎主要传播途径有:①使用了带有丙肝病毒的血液或血制品,如输血、血液透析等;②共同使用注射器、针灸针、牙科器械等,特别是静脉注射海洛因等毒品;③少数可经妊娠期胎盘传播给下一代子女;④可能通过性接触传播等。
不难看出,上文中患者毒瘾发作时的不洁注射是导致其丙型肝炎的罪魁祸首。据报道,吸毒是法国传播丙型肝炎的主要途径,在每年新发生的5000例丙型肝炎当中,有70%与吸毒有关,特别是与注射式吸毒有关。我国广西静脉吸毒者中HCV感染率高达97.2%,静脉吸毒者中HCV感染率明显高于口吸吸毒者。
“沉默的杀手”
丙肝感染的起初阶段称为急性丙型肝炎,如果丙肝病毒留在体内超过6个月,就称为慢性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其实比甲型或乙型肝炎病毒更难缠,病毒感染后潜伏人体的时间可长达15~20年,带菌者可以完全无病征,但病毒却会悄无声息地逐渐破坏肝脏,待患者发病确诊时,很可能已经并发肝硬化,甚至肝癌,其杀伤力绝对不能小看。
丙肝的主要临床特点是在感染后极易慢性化,约75%~80%的急性丙肝患者转为慢性感染,其中大多数人又发展为慢性肝炎。据估计,经过10~20年的慢性病程后,至少20%的患者发展为肝硬化。据日本和美国对输血后丙肝患者随访10~29年的研究统计,发现35.1%~51%的患者发展为肝硬化,10.6%~23.4%发展为肝癌,死于肝病的占15.3%。
如何避免
丙肝主要通过血液、破损皮肤、黏液、性行为和母婴传播。就目前来看,丙肝的预防尚无疫苗可用,目前丙肝的预防重点在于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早期诊断和治疗已感染HCV的患者(即传染源)。具体措施如下:
1.取缔职业献血员,医务人员慎用血制品。推广一次性使用的注射器,医疗器械如内窥镜、手术器械、牙科钻、针灸针等要严格消毒,确保可以杀死HCV。
2.男性使用避孕套对防止HCV的性传播有很好的作用。如育龄妇女为丙肝患者,最好先进行抗HCV的治疗,待疾病痊愈或控制良好时再怀孕生育,这样有助于减少母婴的垂直传播。
3.禁止卖淫嫖娼,禁止注射毒品,静脉吸毒者应下决心戒除毒瘾,避免使用不洁注射器。
4.对职业需要可能接触丙肝患者和血液、脏器者,要做好个人和环境的消毒防护。
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应为清除病毒。一旦发现抗HCV阳性者,应进一步检测血清中HCV RNA。若 HCV RNA为阳性,应立刻给予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或请专科医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