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聚乙二醇干扰素(派罗欣)属于长效干扰素,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和抗病毒作用。与普通干扰素相比,派罗欣代谢时间长,抗病毒作用持久,疗效也更显著,此外,派罗欣(聚乙二醇干扰素)毒副作用明显减少,耐受性好。

研究结果显示: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派罗欣)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病人获得了乙肝表面抗原
(HBsAg)的清除。而表面抗原清除可以改善临床预后,是最接近疾病治愈的临床结果。 表面抗原清除表明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能够控制乙肝病毒的感染,而在核苷类似物治疗乙肝的研究中未曾显示这样的结果。表面抗原的清除与临床预后的改善相关,包括肝硬化发生率的下降、肝癌发生率的显著下降,以及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
罗氏公司研发的聚乙二醇干扰素(派罗欣)已于
2003年在中国上市,当时主要应用于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方案已被出台的《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推荐为目前治疗丙肝的首选用药方案。“派罗欣”已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准用于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派罗欣)是一种新型抗病毒治疗药物,是聚乙二醇
(PEG)与重组干扰素α-2a结合形成的长效干扰素,具有适用范围广,疗效较好,治疗手段简单等特点。其中,派罗欣(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的疗效特点主要为:
1、聚乙二醇干扰素(派罗欣)属于长效干扰素,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和抗病毒作用。与普通干扰素相比,派罗欣代谢时间长,抗病毒作用持久,疗效也更显著,此外,聚乙二醇干扰素(派罗欣)毒副作用明显减少,病人耐受性更好。
2、派罗欣与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相比,疗程可控(一般半年或一年),停药后仍有较长时间的后续疗效,且派罗欣(聚乙二醇干扰素)具有明显提高乙肝治愈率的作用。
3、聚乙二醇干扰素(派罗欣)
+利巴韦林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治疗丙肝的“金标准”。
全球三期临床试验的主要研究人,法国著名肝病学家Patrick Marcellin教授说:在接受了48周聚乙二醇干扰素(派罗欣)治疗后,大部分慢性乙肝患者获得持续的病毒抑制。在临床试验中,派罗欣对
HBeAg-阳性(大三阳)和HBeAg-阴性(小三阳)这两种类型的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临床试验结果支持派罗欣(聚乙二醇干扰素)作为治疗乙型肝炎的一线临床用药。
在不良反应方面,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派罗欣)的
26例患者常见皮肤红斑、色素沉着发热、乏力、恶心和呕吐、焦虑、白细胞减少等,针对这些反应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信心,缩短了疾病康复疗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百济药师温馨提醒:推荐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在开始聚乙二醇干扰素(派罗欣)治疗前进行心电图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