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三白食品”(白米饭、白面条、白面包)几乎主宰了我们三餐的主食。殊不知,常吃这类主食易使人体糖耐量受损,这是向
糖尿病过渡的一个“黄灯期”。
最近,美国一项针对6.4万华人女性糖尿病发病率的研究发现,在为期5年的观察期内,常吃“三白食品”的华人女性患病几率高,其中每天进食300克以上白米者比每天吃200克以下者患病风险高78%。可见,无论是否已经诊断糖尿病,都要少吃“三白食品”。
稻谷、麦子等粗粮本身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在精加工过程中,由于谷胚和麸皮被碾磨掉,上述营养素遭到破坏。加工得越精细、越白,营养素损失也就越多。精米精面几乎不含纤维,这些食品会很快被消化吸收,导致胰岛素分泌骤然增多,加重胰岛素抵抗,诱发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比常人更需要维生素,如维生素B1,如果缺乏会加重周围神经功能障碍。同时,肝脏需要大量的B族维生素来参与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维生素C可以保护血管,并能预防感染的发生。
标准粉中的维生素B1含量是富强粉中的2.5倍,维生素B2是3.5倍,膳食纤维是1.5倍,维生素E是5.6倍,磷和锌是2倍。可见,人们应该讲究粗细搭配,增加粗杂粮(如小米、玉米、燕麦、荞麦、黑米、高粱等)的消费量,多食用全谷或全麦制品,或在白米饭中加入玉米粒等粗粮,就能弥补营养缺口。
相关知识链接:糖尿病
糖尿病 (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
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约为95%。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临床表现为机体对胰岛素不够敏感,即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高达90%左右。胰岛素是人体胰腺B细胞分泌的身体内惟一的降血糖激素;胰岛素抵抗是指体内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的吸收、转化、利用发生了抵抗。
糖尿病可导致感染、心脏病变、
脑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双目失明、下肢坏疽等而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高渗综合症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初始阶段可表现为多尿、多饮、倦怠乏力、反应迟钝等,随着机体失水量的增加病情急剧发展,出现嗜睡、定向障碍、
癫痫样抽搐,偏瘫等类似
脑卒中的症状,甚至昏迷。
饮食的控制对糖尿病病人尤为重要,可以减轻体重,改善血糖血脂等代谢紊乱,减少降糖药物剂量;反之,如果暴饮暴食、听之任之,则会加重病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为了您或您的亲人的生命安全,请务必明确糖尿病患者饮食禁忌3条:
1、不适宜吃精粮;动物内脏、蟹黄、鱼卵、鸡皮、猪皮、猪肠;花生、瓜子、核桃、松子、甘蔗、水果、土豆、芋头、 甘薯、藕、淀粉、荸荠等。
2、烹饪方式最好是清炖、水煮,凉拌等,不可太咸,食盐摄入量6克以下为宜。
3、忌辛辣;
戒烟限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