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而血管阻力对于血压的维持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如果能对血管的阻力进行较好的控制,则血压也会得到更好的调节。目前所用的药物大部分是改变血管阻力的,如钙拮抗剂、α-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II1型受体拮抗剂等均是对血管收缩的干预。但是由于血压维持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单独一种因素引起高血压的可能性很小 [1] ,因而对高血压患者血液中几种重要的血管活性物质进行研究,不但有助于揭示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而且对于高血压时的病理生理变化及高血压的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74例正常对照,来自北京地区体检的随机无关个体,男38例,女36例,平均年龄54.15±7.77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1例,其中男27例,女24例,平均年龄57.25±7.97岁;高血压家族患者20例,其中女11例,男9例,平均年龄49.97±6.93。高血压家族史定义为父母有一方或者同胞兄弟姐妹中至少有一位患
高血压病。按照中国高血压联盟制定的高血压指南标准 [2] :收缩压(SBP)>140mmHg,舒张压(DBP)>90mmHg,家族中一级亲属没有EH病史,排除
糖尿病及其它心血管系统疾病、肾脏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嗜铬细胞瘤、醛固酮增多症、内分泌等疾病,并能排除盐敏感性高血压及一些单基因遗传疾病等。如果在服药期间,其血压值在130~139/85~89mmHg之间。
1.2 血管活性物质测定 标本取得及测定均参照文献进行 [3] 。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各组间的数据以SPSS10.0软件包处理,各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行。
2 结果
对不同的患者测定其血中的生化指标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家族组在不同的人群中肌酐和尿素氮在高血压组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而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家族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P<0.01;P<0.05);四种血管活性多肽的含量在不同的人群中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如高血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 01),但是高血压家族组与正常血压组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差别(P>0.05)(表1)。
表1 不同血压人群中相关指标 (略)
注:与正常血压组比较, ˇ P<0.05, ˇˇ P<0.01
对不同血压组的人群中四种活性因子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只有ET与ANF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性(P<0.01)。而AngⅡ、ET与CGRP其它各种因子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3 讨论
由于血液中的ET、AngⅡ、ANP与CGRP是4种非常重要的血管活性物质,其含量对于血管张力的变化及血压的控制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如ET是目前发现的收缩作用最强的血管活性物质 [4] ;AngⅡ是体内作用最为重要和广泛的物质;CGRP是作用最强大的扩血管物质;ANP不但具有强大的利尿、利钠作用,而且对于防止心脏的肥厚具有重要的作用 [5] 。在本研究中,高血压组的ET与AngⅡ均高于正常血压组,而ANP与CGRP均低于正常组,这反映了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存在着收缩性血管活性物质增加的情况,而同时舒张性活性物质下降。虽然原发性的舒张性物质的下降可能会出现血压的升高,而收缩物质的增加也可能同时加重了高血压的出现 [6] 。由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升高无论是何种原因引起,其本质必然存在着维持升高血压因素的增强,也只有这样才能会出现高血压,也就是说高血压存在着物质基础,这种基础可能就是这些心血管活性物质,后者的失衡可能导致高血压发生及发展。这一方面是高血压的病因学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可能就是对于高血压的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临床工作中经常发 现一些患者对于某种降压药物并不敏感,而对另外一种类型的降压药物则比较敏感,有时候会存在一些所谓的高血压抵抗,这种原因可能一方面在于这种患者存在着对抗降压治疗的某种因素,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这种药物的作用并不能对维持高血压的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对抗引起的,这对于临床的治疗方面也是一种有意义的思路。而高血压家族组的血压虽也有增高,但由于这些患者年龄相对较轻,因而并没有出现相应的增高,或者正处于代偿状态引起的。
另外,在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家族组的BUN和Cr值均高于正常血压组,虽然还没有高出正常上限,但是已经出现了有意义的改变,也有一些研究也存在着这种表现,因而这2种指标对于高血压的患者疾病状态的评价可能是一个比较有用的指标。 (参考文献:原发性高血压与几种血浆血管活性物质的相关性研究,温绍君,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4年第3卷第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