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发是一种多因素的常见皮肤性疾病。其病因尚不明确,目前众多专家学者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炎症性因素、自身免疫、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遗传因素、外伤性局部血运减少等。
对脱发患者的血清内皮素测定结果提示:脱发患者局部皮肤炎症引起血管内皮受损后释放内皮素,内皮素是一种缓激肽,有较强的缩血管作用,可引起局部血管强烈收缩痉挛造成局部血供减少导致脱发[1].而在对脱发患者皮损部位的病理分析时,发现其病理改变有以下几种:(1)炎性改变(毛囊周围和真皮小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的浸润)。(2)毛囊的改变(毛囊位置变浅,毛囊缩小,主要是外毛根鞘细胞减少)。(3)毛囊数量的改变(毛囊总数减少,生长期毛囊则明显减少,而退行期及休止期毛囊增多)。(4)胶原纤维的改变(主要是毛囊周围和真皮下部的胶原纤维束增粗)[2].在各种类型的脱发中,本组课题主要对外伤性脱发进行研究(课题已立题2年)。外伤性脱发是一种由创伤致局部血管损伤、血运减少、毛囊受损破坏所引起的脱发。它主要包括:(1)手术创伤(如神经外科手术取额、颞、顶皮瓣造成颞浅动脉主干及分支损伤,以及手术切口处的毛囊破坏等)。(2)头皮撕脱伤、挫裂伤、较深的挫擦伤等。(3)枕疮。毛发疾病会明显影响患者的自我评价、社会关系和工作,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因此毛发研究逐渐受到临床医学及美容学的重视[3~5].目前对于治疗脱发尚无较好的方法,现有的西医治疗方法往往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开发中医中药治疗脱发具有实际意义[6].尤其是对外伤性脱发的治疗,我们通过查新和文献检索,国内未见有针对外伤性脱发有明显疗效的生发外用药物的文献报道。故笔者经过多年对多种中西医药物在治疗脱发方面的药性理解,以及临床工作中的经验总结,研制出一种具有明显的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促毛囊恢复、防脱生发、消除油腻等功效的康发擦剂(中西医结合外用中药),并经过临床应用观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药物制备及用药方法
1.1 药物制备 取薄荷20 g,首乌20 g,用75%酒精1 L浸泡1周[6],沉淀过滤,后再加入樟脑50 g,东莨菪碱30 mg,即为康发擦剂(中西医结合外用中药)。
1.2 用药方法 局部涂擦,每天3~4次,每次3遍,涂完后用梳子梳理头皮10 min,感觉局部有发热感为佳。局部使用康发擦剂湿敷,每天2~4次,湿敷以外敷料完全浸透为准。每隔5天观察1次,记录头发生长情况,脱发边缘头发松动情况及新发生长情况,共观察18次,治疗3个月后判断疗效。治疗期间除局部外用康发擦剂外,不使用其他药物。因药物对眼睛有刺激,避免误入眼内。
2 疗效标准和结果观察2.1 观察标准 (1)毛发数量。(2)毛发粗细。(3)新生毳毛数量。(4)
瘢痕上新生毛发。
2.2 疗效评定标准[7,8] 痊愈:病变区停止脱发,有新发长出,细毛增粗,毳毛向中间型毛转化,中间型毛向终毛转化,头发不松动,并恢复正常。显效:病变区停止脱发,有新发长出,细毛增粗,毳毛向中间型毛转化,中间型毛向终毛转化,头发不松动,但未恢复正常。好转:病变区停止脱发,头发不松动,但无新发长出。无效:病变区仍有脱发,秃发边缘头发松动,无新发长出,脱发区无改变或继续扩大。
2.3 结果 泉州成功医院神经外科由2006年1月份至今应用408例,年龄6~68岁,平均33岁,男292,女116,其中开颅手术患者138例(单侧开颅79例,双侧、多侧开颅19例,植骨术22例,其他类型18例),头皮撕脱伤患者21例,头皮挫裂伤患者249例。对各种开颅术后患者采用切口敷料湿敷法每日4次,1周后发现切口周围长出毛发,毛发较细,4周后毛发数量明显增多,毛发增粗且较长,瘢痕组织上长出簇状毛发,其中痊愈15例,显效96例,好转1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4.2%.对头皮挫裂伤、撕脱伤患者采用伤口敷料湿敷法每日2次,5天后发现伤口周围长出毛发,2周后毛发数量明显增多,毛发增粗且较长,其中痊愈252例,显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9.3%.本组观察未发现不良反应。对外伤性脱发治疗效果良好,深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好评。
2.4 拍照 所有住院时间超过1周的手术患者及少数未手术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头发长势均用数码相机拍照,保留记录。
3 小结该制剂充分发挥西药(东莨菪碱)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发挥酒精消炎、脱脂的作用,最后又结合了薄荷、首乌、樟脑的毛囊浸渍、生发的效果,用于治疗外伤性脱发临床效果肯定,且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填补了国内关于外伤性脱发治疗的空白。
(参考来源:《中西医结合外用中药康发擦剂治疗外伤性脱发的临床研究(附408例报告)》李昌德,杨云龙,林春铭,许明尧,李雨生,《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8年1月6卷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