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临床观察发现
脂溢性脱发(简称秃顶)人群中普遍存在体重超重,大部分患者有
高血压、
高血脂和
糖尿病,这些疾病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为了探讨秃顶患者与这些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我院脱发专科挑选自2005年1月~2006年12月门诊秃顶病人凡符合年龄在30~60岁860例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发现男性发病率为77%,女性发病率为59%。这些相关疾病在秃顶患者身上呈高度的聚集性,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因此,认为秃顶与这些疾病有着密切关系,认为秃顶就是这些疾病的早期表现还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脂溢性脱发 心血管 代谢性疾病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选自2005年1月~2006年12月门诊病例中30~60岁脂溢性脱发病人共860人,其中男462例,年龄在30~57岁;女398例,年龄在30~60岁;病程3年~10年。
1.2 诊断标准
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高等医药院长统编教材《中医外科学》脂溢性脱发诊断标准为准。临床症状:先从前额的鬓角开始,经过徐缓,头发逐渐细软、稀疏、脱落、秃发。数十年后,额上和顶上头发可完全脱光。皮肤光滑,毛孔缩小或遗留有少量毳毛,两枕部和两侧颞部仍保留正常。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脂溢性脱发诊断标准;②年龄在30~60岁的门诊病人。
1.4 排除标准
斑秃、季节性脱发、药物性脱发、疾病有关的脱发。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
2 观察标准
2.1 一般检查 询问病史及个人一般情况,测量血压、心率、舌象、脉象。
2.2 观察项目 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血脂、血糖、血尿酸凡超过正常值都算异常。
2.3 将脱发从年龄上分为轻、中、老年三组。①男性 轻组:年龄30~40岁192人;中组:年龄41~50岁184人。②老年 年龄51~56岁86人。③女性 轻组:30~40岁160人;中组:41~50岁165人;重组51~60岁73人。表1 男性脂溢性脱发组462人(略)表2 女性脂溢性脱发组398人(略)
3 观察结果
4 讨论
从以上表格中看出男性30岁以上秃顶患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发病率有着明显的增高趋势。目前公认秃顶的病因是体内雄性激素水平增高[1],男性雄性激素水平增高与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有一定的关系[2]。有关专家提出男性秃顶群体是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发病的高危人群,这些疾病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3]。男性秃顶相关疾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女性秃顶据报道也与体内雄性激素水平增多有关[4],相关疾病的发病率较男性低,但也偏高于正常。从诸多资料上来看秃顶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毛发疾病,应提醒患者秃顶可以作为心血管病的危险信号,在秃顶患者中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对相关疾病的认识以及进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能阻止和减少这些疾病的发生是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们观察的病例不多时间不长,由于条件的限制没有设对照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来源:《中国中医药杂志》2007年第2期;《脂溢性脱发与相关疾病的临床观察》;李小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