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来势汹汹,科学家更担心病毒在经过“人类搅拌器”变异之后,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从而引发全球大流感。在昨天沪上举行的“国际干扰素与细胞因子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上,与会专家透露:各国科学家正在通力协作,积极研发相关疫苗和药物。其中新型干扰素被视为抑制禽流感和S ARS的重要武器。
这也是该高层次学术年会首次“移师”发展中国家,包括诺贝尔奖得主穆拉德等全球400多位学者出席会议。上海市副市长严隽琪、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竺在开幕式上致词。
据本次会议主席、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与细胞研究所刘新垣院士介绍,在对抗病毒的“持久战”中,人类并未占上风,至今仍未获得十分有效的抗病毒物质。而1957年发现的干扰素虽然无法彻底“歼灭”病毒,却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刘新垣说,目前中国科学家正在对干扰素的结构进行“改装”,以期获得更强力的抗病毒物质,希望能在“禽流感对决”中一显身手。
据悉,干扰素实际上是细胞因子的一种,后者处处调控细胞的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等。刘新垣透露,他所在的实验室利用一些新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4、以及
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的第10号成员,同时“联合”一种经过科学家“修正”的腺病毒进行抗癌研究。实验结果发现,新成果能够有效杀死肿瘤,却不会伤及“无辜”的正常细胞。目前该项目已进入中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