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黄素又名“植物黄体素”,在自然界中与玉米黄素共同存在。C40H56O2,属于胡萝卜醇一类的色素。吸收峰在508、475、445毫微米处(在二硫化碳中)。含于叶的叶绿体中,可将吸收的光能传递给叶绿素,推测对光氧化、光破坏具有保护作用。以酯的形态存在于各种花中。在卵黄中和玉米黄质一起,在鱼卵中和虾青素及β-胡萝卜素一起而大量存在。在哺乳类卵巢的黄体中也有叶黄素,也是构成金丝雀羽毛的色素。
据了解,叶黄素有8种异构体,难以人工合成,所以至今只有从植物中提取而获得。德国NUTRACEUTICALS公司指出,叶黄素现在多由金盏花提取,因金盏花中含的叶黄素比菠菜高出20倍。金盏花花瓣中所含的叶黄素主要是叶黄素酯形式,能在人体内代谢生成叶黄素。研究表明,摄入叶黄素能减轻退行性老年斑形成的危险,并有利于保护眼睛的健康。
叶黄素广泛存在于蔬菜如菠菜、甘蓝,以及水果如桃子、芒果、木瓜中。叶黄素和玉米黄均属胡萝卜素系,在人体血浆中也能测出来。它在疾病预防中发挥着抗氧化作用。
叶黄素是类胡萝卜素的一种,存在于绿叶蔬菜中,并且是重要的抗氧化剂和蓝光滤光剂。研究发现,人类的视网膜中含有高浓度的叶黄素。多项研究表明,叶黄素对于降低
白内障和老年性
黄斑变性(AMD)的发病率有积极的作用。在西方国家,AMD是导致后天性失明的首要诱因。
在类胡萝卜素中,以羟基、羰基、环氧等形态含氧的一组色素的总称。在生物界广泛发现。据说在生物体内由胡萝卜素类氧化生成。含于叶绿体的叶黄素类具有光合成辅助色素的作用。
叶黄素与玉米黄素是构成蔬菜、水果、花卉等植物色素的主要组分,也是构成人眼视网膜黄斑区域的主要色素。
人类的眼睛含有高量的叶黄素,这种元素是人体无法制造的,必须靠摄入叶黄素来补充,若缺乏这种元素,眼睛就会失明。由于叶黄素极易被氧化,只有经过特别工艺处理才具有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