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A
肾病是指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或IgA沉积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IgA肾病是肾小球源性血尿最常见的病因。亚太地区和西欧地区该病分别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20%~40%和10%~30%,10年内约10%~20%IgA肾病患者进入尿毒症,在欧洲和澳洲慢性透析和
肾移植患者IgA肾病占7%~20%。目前认为IgA肾病是肾小球
肾炎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衰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该病在我国发病率占肾小球疾病的26%~40%,男性多于女性,好发年龄在10~30岁,我科从2000~2004年开始肾脏病理活检,总结40例IgA肾病患者运用中西医辨证治疗IgA肾病,取得较好疗效,将其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0例患者,男30例,女10例,最小年龄10岁,最大年龄42岁,平均年龄32.5岁。我科根据临床表现推测IgA肾病后,行肾活检病理穿刺诊断IgA肾病。轻度系膜增生15例,局灶增生性6例,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6例,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9例,增生硬化性肾小球肾炎4例,根据病理类型的不同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急性活动期病变采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冲击治疗,控制血压等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治疗;慢性病变时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患者属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几乎所有患者均有血尿,多为肾小球原性血尿,根据病理类型笔者采用中医辨证的尿血、血淋、水肿病证为辨证范畴。
IgA肾病血尿特点分为急性发作与慢性迁延期。急性发作以邪实为主乃因肺胃风热热毒壅盛,下迫肾与膀胱,以致血络受伤尿血;亦有心火炽盛,移热于小肠和膀胱,遂致尿血;亦有肝
肾阴虚,虚热内蕴,血失所藏而致尿血。偶可见脾
肾气虚,阳虚,摄血无权的虚寒性尿血症。根据临床观察,IgA肾病急性期在于迅速截断病情,祛邪安正。对于肺胃风热邪毒雍盛,迫血下行证,治宜于疏风散热,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并进。常选用银翘散,银蒲玄麦甘桔汤,五味消毒饮加生地、白茅根、小蓟等凉血止血之品或与小蓟饮子合方化裁,该方不伤胃,利水不伤阴,方中木通常用通草代之,看上去平淡无奇,临床效果较好。
IgA肾病慢性迁延期治疗在于扶正以渐止血尿,对于常见脾肾气阴两虚,血不归经治宜脾肾 气阴双补,血不归经,宜滋养肝肾以止尿血,可选用知柏地黄汤+黑逍遥散;若为脾肾气虚血不归经,治宜健脾益气以止尿血,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和补中益气汤。脾
肾阳虚,血不归经宜补脾益肾以止尿血可选保元汤和金匮肾气丸加味。笔者通过肾脏病理诊断结合中医辨证治疗使IGA肾病30例患者临床治愈,5例患者显效,5例患者出现肾功衰竭。总治愈率89%,取得很好疗效。
2讨论
40例中医辨证表明IgA肾病以气阴两虚型居多,因而气阴两虚是IgA肾病的病机重心。IgA肾病是以免疫病理为特征的肾小球疾病,那么气阴两虚与免疫失调有关,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为IgA肾病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尿血范畴。结合IgA肾病,气阴两虚为主的中医辨证病机和病理,其血尿与气虚统血无权和阴虚内热伤络有关,因而止血不应单纯凉血止血,宜益气养阴与止血标本兼顾。病理较重者,气阴两虚证较多。
笔者认为IgA肾病治疗应急则治标缓则治本。IgA肾病急性发作期的目的在于迅速截断病情,祛邪以安正。对于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见于肺胃风热毒邪壅盛,迫血下行证治宜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常用银翘散,五味消毒散加生地、白茅根、小蓟。IgA肾病血尿慢性迁延期临床病理见新月体形成,硬化性损害,间质炎细胞浸润、小血管病变。常见于脾肾气阴两虚、血不归经证,治宜脾肾气阴双补以止尿血,常选自拟的益气滋肾汤和加味参芪地黄汤。
笔者体会益气与滋阴应恰到好处,一是权衡气阴两虚的程度;二是要选好诸参系列药,如人参、太子参、西洋参;三是要掌握好益气药与滋阴药的剂量,如此方能两者并行不悖,疗效卓着。若为肝肾阴虚,血不归经,治宜滋养肝肾以止血尿,可选知柏地黄汤加味。若为脾肾气虚,血不归经,治宜健脾益气以止血尿,可选参苓白术散加味。若为脾肾阳虚,血不归经,治宜温补脾肾以止血尿,可选保元汤加味。
笔者通过肾脏病理诊断结合中医辨证治疗使IgA肾病的治疗取得很好疗效。其中6例为局灶 增生,6例为新月体形成的患者,气阴两虚的患者可能与较重的病理类型有相关性;另外IgA肾病患者肉眼血尿反复发作,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密切关系、与中医肝肾阴虚热毒上攻,迫血妄行有关,故以滋养肝肾,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为主。笔者通过以上病理诊断及中医辨证疗法使IgA肾病的治疗和方法有了可靠的前提依据,从而使IgA肾病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
参考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5年10月2卷10期;《IgA肾病40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郑夏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