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中医名为“消渴”,消渴多本乎肾,
肾虚证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糖尿病也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也多具有家族背景。“肾为先天之本”,肾虚和家系背景究竟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何种联系呢?查阅文献,发现在证候中能作家系研究的不多见[1,2]。所以很有必要进行这方面探讨。现报道如下。
目的:对四川宜宾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证候和家系的研究,分析糖尿病的症状和家系分布特征。
方法:采用175个四诊量表对宜宾地区38例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中医四诊调查,以及家系普查,用统计学分析证候以及肾虚证调查数据。
结果:在38幅家系图中,有家系背景者占44.7%,进一步举出25项单个症状,及典型家系图加以说明之;无家系背景的肾虚总分和有家系的肾虚总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四诊总分和肾虚总分呈线性相关,回归方程为=7.598+1.163X。
结论:糖尿病四诊症状总分和肾虚症状总分具有内在联系且和家系背景相关。
1 材料与方法
1.1 糖尿病诊断标准采用WHO1999年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即血糖值以静脉血浆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为准:有糖尿病一些主要症状(烦渴、多尿、多食、体重下降),且检查证实有空腹血糖≥7.0 mmol/L,OGTT,或餐后2 h血糖≥11.1 mmol/L,为观察2型糖尿病的纳入标准。观察糖尿病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以上诊断标准者;②各种精神病患者及不愿意合作者;③非糖尿病引起的各种严重器官病变患者;④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患者;⑤合并严重感染者。
1.2 样本来源样本来源于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共38例。样本均为上述医院确诊患者,并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进行的调查。调查时间均于200903~05。符合要求的38个调查样本中,平均年龄为(60±9.01)岁,其中男性20人,女性18人。
1.3 系统的家系调查病例采集的人员为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遗传学研究室经过培训的硕士研究生,包括遗传学知识和家系图绘制等技术。对每一个病人除常规调查外,均作详细家系调查,然后绘制家系图。共获38幅家系图。
1.4 证候调查方法参考本研室反复修订的175项的四诊证候调查表[3],及40项的肾虚因子[2~4]。对每一症状项目,均详列轻、中、重三级评分细则,分别将无症状记为0分,轻度记为1分,中度记为2分,重度记为3分。对每一个病人逐一进行等级评分。在本研究中在筛选出总分大于6分的症状予以统计。
1.5 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选用秩和检验,线性回归处理数据。
2 结果
2.1 典型家系图举例在17例具有家系背景的患者中有13例同代亲属患有糖尿病,占样本总量的34.2%,占有家系背景患者的76.4%。有两例其父代患有糖尿病,有1例其子代患有糖尿病,有l例子父代和子代都患有糖尿病。兹选取这一典型3代均患糖尿病刘氏患者,先证者65岁,四诊总分24分,肾虚总分15分。画出家系图(图1)。
2.2 25项症状总分分布情况 如图2所示,得分比值(各症状得分与总分和之比)最高的症状是肢体麻木,考虑糖尿病患者多为老年体虚,肝肾不足,肢体筋脉失养,或病久成瘀,气血筋脉痹阻[4]。另外大致可以看出肾虚症状的高低趋势,可分为肾精虚(比值从6.9%到5.8%,依次为齿牙松动,视物模糊,记忆力减退,听力下降),
肾气虚(比值均为5.6%,为腰膝酸软,耳鸣,脉沉),
肾阳虚(比值为4.5%,为夜尿频多),
肾阴虚(比值从4.2%到3.7%,依次为五心烦热,两颧发红,潮热,盗汗)。
2.3 有无家系背景症状的总分分析将数据按是否具有糖尿病家系背景分成两组,分别比较其肾虚总分和四诊总分的差异如图表1所示,无家系背景肾虚总分的各统计量都比有家系背景者高,而四诊总分则大致相当。对肾虚总分和四诊总分进行Mann-Whitney检验可知肾虚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四诊总分则不具有(P>0.05),说明遗传背景和肾虚有关,有遗传背景患者肾虚总分比没有遗传背景患者低。表1 家系背景的总分比较(略)
2.4 四诊总分和肾虚总分呈线性相关肾虚症状总分和四诊症状总分相关,r=0.924,且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并得到回归方程=7.598+1.163X,说明四诊总分和肾虚总分具有线性相关性。也就是说肾虚总分越高,四诊总分越高,肾虚证是糖尿病的主要证型。见图3。
3 讨论
3.1 肾虚总分和遗传背景的相关性探讨夫肾为先天之本,肾蕴藏着遗传物质“天癸”。糖尿病是一遗传性疾病,其主要证型是肾虚,有理由相信糖尿病的遗传特性和肾虚有着某种联系,本研究本想得出具有遗传背景的肾虚总分比不具有遗传背景的肾虚总分高[5]。但是本文得出的结果是:是否具有家系背景糖尿病患者的肾虚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无遗传背景患者肾虚总分比有遗传背景患者高。由于本文所选样本例数偏小,且仅限于四川省宜宾地区的住院病人,较之国内外以开展了大量的关于糖尿病发病的地域调查[6~10],样本本来原过于单一,还不能体现“异法方宜”(地域、地势、方位、空间等),“及于比类”研究问题的经典模式。但是本研究的方法是可行的,如果能选取大规模,多层次的样本,相信可以得出解释肾虚和遗传背景本质的结果。
3.2 中医的线性和非线性问题中医学理论体系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不仅其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六经体现了非线性,其病因、病机、诊断、治法、方剂、药物、养生等各方面多属于非线性关系。要在其中找出线性关系尤为困难。[11,12]但是,本文得出了四诊总分和肾虚总分具有线性相关性, 并得到了回归方程=7.598+1.163X,说明只要条件控制恰当,也可也得出一些因素间的线性关系。由于本次调查的四诊量表尤其能反映糖尿病的肾虚症状,故得出了肾虚症状和四诊症状的线性相关性。这揭示了肾虚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也就是说肾虚总分越高,四诊总分越高,这和肾虚在糖尿病中的地位是相符的,肾虚是糖尿病的主导核心和基本证型,显示了中医线性研究的苗头。本文愿为研究糖尿病和肾虚外其他证型,其它疾病及其主要证型的内在联系,如
肾病综合症和肾阳虚抛砖引玉。我们应该以广阔的视野,多种角度进行研究,诸如证候之类的复杂的非线性问题。简单问题是否可以复杂思考;复杂问题是否可以集约为简单的结果;线性可蕴藏非线性,非线性也可包含线性。以上印证了 “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素问·阴阳离合论》)。
参考来源:《时珍国医国药》2010年1月21卷2期;《糖尿病家系分布调查及肾虚症状线性分析》;张辉, 谭从娥, 黄海花, 王洪展, 王米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