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增生伴癌变的发生因素以及手术治疗乳腺增生伴癌变的临床分析。方法:对上述符合手术适应症的乳腺增生患者进行乳腺内部硬性增生结节选择性切除以及对患者进行乳腺区段切除术,手术中进行病理切片冰冻。结果:有乳腺增生患者发生乳腺癌的几率相对于一般人群高出二至四倍。结论:患者发生乳腺增生的年龄越轻,则日后癌变的几率就越大。医务人员应予以外科手术与实际病情相结合的早期治疗措施,从而提高乳腺癌的正确诊治率,尽量避免贻误病情。
【关键词】手术治疗;乳腺增生;乳腺增生伴癌变
乳腺增生病,多发于35岁至50岁年龄段的妇女人群,其发病原因多是由于体内分泌激素失调。乳腺增生的病理变化是乳腺泡导管上皮细胞和结构缔组织增生。乳腺增生病理形态复杂,发生癌变的机率大约为20%左右,属于癌变高发病,因此应对乳腺增生伴癌变引起足够的重视。
乳腺癌是发生于女性群体中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妇女同胞的身心健康。调查显示,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提高,随之伴有年轻化现象.即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乳腺癌的发病原因目前还不甚清楚,但大部分学者认为乳腺癌的发病原因与乳腺小叶有上皮高度增生或不典型性增生有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选择手术治疗的乳腺增生患者,其中经过病理组织学确诊为乳腺癌患者21例,年龄为35~50岁。
1.2 临床变现 主要以周期性乳房胀痛、刺痛,与患者情绪变化、月经周期。工作压力等因素有关。遵医嘱服用药物后症状有减轻或者消失,但停药后出现复发甚至加重。乳腺增生病症周期反复且病情延续时间较长。体检结果显示双侧乳房外观无明显异常,手触可发现双侧或单侧乳房有肿块、结节状颗粒状肿块等现象,且肿块可分布乳房任何区域 肿块与周围组织或皮肤无粘连且可活动。包块触摸时有压痛感,可同时伴有乳头溢液现象,腋窝淋巴结肿大。
1.3 手术适应症
1.4 辅助检查 彩超可清晰显示出无回声的乳腺增生影像大小及数量,对临床诊断及进行治疗具有实际意义。
1.5 方法 对上述符合手术适应症的乳腺增生患者进行乳腺内部硬性增生结节选择性切除以及对患者进行乳腺区段切除术,手术中进行病理切片冰冻。
2 结果
局部手术切除不能对乳腺增生病产生的症状进行根本解决,乳腺增生不仅病理具有多样性,临床变现出的症状也不相同。治疗时应根据患者具体表现出的情况进行研究治疗。研究表明,有乳腺增生患者发生乳腺癌的几率相对于一般人群高出二至四倍,乳腺增生的发病年龄一般以三十岁为起点,而当乳腺增生患者进入四十岁的年龄段,则有转变为肿瘤趋势,五十岁左右可逐渐趋向于癌变。患者发生乳腺增生的年龄越轻,则日后癌变的几率就越大,其原因尚不十分明确。
3 讨论
乳腺增生病变与乳腺癌同时并存的现象时常发生,特别是发生上皮重度非典型性增生患者为乳腺癌的癌前病变,但其由于不属于浸润癌,在进行外科手术中不必完全切除乳腺,只需要对乳腺增生纤维化及囊肿型行乳腺区段进行扩大切除范围,这样的治疗方案既对患者的乳腺增生进行了治愈,又防止了乳腺癌的发生。
良性的乳腺疾病,如乳腺增生等发生癌变是乳腺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乳腺良性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是乳腺增生症,乳腺增生症与乳腺癌的相关性一直被学者们所重视。癌变的发生同时与下列几个因素有关:①患者患有下列疾病,如囊肿、纤维腺瘤病变等疾病所引起的癌变几率较少,②轻度上皮增生及大汗腺化增生,在患者年龄为四十五周岁以下发生并无明显意义。③发生乳腺不典型增生癌的几率与患者家族中出现乳腺癌家族史有关,有乳腺癌家族史的患者患乳腺癌的几率比没有乳腺癌家族史的患者高出十倍。
目前的医学手段尚未能发现乳腺癌发生过程中产生的基因改变规律。现在医疗技术应用于早期乳腺癌的临床诊断已有部分检测方法,例如乳腺X射线铝靶摄片、彩超检查和乳腺导管造影等检测手段。
研究显示早期的癌前病变也包括乳头状瘤,因此对乳头溢液病因的确定至关重要,既可以及时进行早期的乳腺癌治疗,又可以干预癌前病变,从而降低乳腺癌的发生几率。通过研究我们还可以得出一个现象,即早期乳腺癌的一个重要的临床表现为乳腺增生症状加重并随之伴有乳腺局限性增厚。这是由于早期乳腺癌中患者表现出的多数尚无出现明显肿块或者出现的肿块较小。症状轻微,相对于乳腺增生疾病的临床表现井无明显区别。容易误导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对采取的相应治疗时间造成延误。因此,遇见此类高危年龄的女性患者如出现乳腺增生病症的加重,且同时伴有局限性乳腺增厚或乳腺腺体出现硬性结节患者,乳头有血性分泌液患者,腋窝处手触发现肿大淋巴结患者等。医务人员应予以外科手术与实际病情相结合的早期治疗措施,从而提高乳腺癌的正确诊治率,尽量避免贻误病情。
(赵艳波,李静,外科手术治疗乳腺增生伴癌变的临床分析[J]求医问药,2012年第10卷第2期:599-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