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类风湿(RA),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该病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反复发作,呈对称分布。早期有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并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缩,极易致残。
1.急性期:发热及关节肿痛时,应卧床休息,限制受累关节活动,同时避免受压及寒冷刺激,可使用各种矫形支架和夹板使关节保持功能位置,避免垂足,垂腕等关节畸形。
2.恢复期:症状控制后,病人要及早进行关节功能锻炼,肢体运动可以由被动活动到主动活动渐进,活动应以病人承受量为限。当病情稳定可离床时,应注意坐姿,避免跪坐,盘腿坐,对已发现关节畸形的病人,要尽可能发挥健康肢体功能。此外还可行物理疗法及推拿按摩方法及体育疗法。这些疗法可增强肌力,减轻或预防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减少和防止关节粘连,有助于增进或保持关节功能。任何一种活动进行24小时内若出现关节疼痛、肿胀、晨僵感加重,应减少运动量或改进运动方式。
3.晨僵护理:晚上睡眠时使用弹力手套保暖;早上起床后进性温水浴或盐水浸泡僵硬关节,起床后应活动关节;积极参加日常活动,避免长时间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