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骨质疏松在中老年中多见,多是由于钙质的流失导致的,近年来碳酸饮料的大量饮用导致青少年骨质疏松也时有报道,那么骨质疏松应该如何防治呢?和百济药师一起来看看。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在
骨折发生之前,通常无特殊临床表现。该病女性多于男性(女性约占4/5),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处于上升趋势,因此,预防保健很重要,不可忽视抗骨质疏松的工作,也不可认为年迈来不及了,骨质疏松的防治永不嫌迟。
骨质疏松症的表现:
1.疼痛:全身多处骨骼疼痛,腰酸背痛最为常见,久站久立后疼痛加剧,充分活动后缓解。
2.身高下降、驼背。
3.骨折:轻微的外伤即可造成骨折。骨折最好发部位依次为脊椎(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常见,常常不知不觉,腰椎骨折多于胸椎骨折)-->股骨近端(髋关节附近的股骨,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骨折常见,常常为摔倒所致)-->桡骨远端(腕关节附近骨折,常常为摔倒保护性撑地所致)-->肱骨近端(摔伤或撞击)-->踝部(扭伤或暴力外伤)。
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
1.均衡营养,适当补钙:注重钙、磷、维生素D、蛋白质、微量元素的摄入。
2.定期体育锻炼,负重练习:35岁以后需定制定期锻炼计划,增加骨量储备,避免长期卧床,避免长期不见阳光。
3.治疗引起骨质疏松的相关疾病。
4.预防骨折:防摔倒滑到,活动场所明亮干燥,扶手杖或拐棍。骨质疏松骨折需及时治疗,避免因功能丧失加剧骨质疏松而形成恶性循环。
5.药物治疗分为三大类:除口服钙片外,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红色标识为临床常用抗骨质疏松药)
a.骨吸收抑制剂,以减少骨量的进一步丢失:雌激素、降钙素、二膦酸盐、异丙氧黄酮都属于这一类;
b.骨形成促进剂,以增加骨量:包括氟化物、维生素K、甲状旁腺素、雄激素、生长激素等;
c.骨矿化促进剂,促进骨钙沉着,增加骨量,这类药物有维生素D与钙剂。